「一帶一路」深入中東的日本擔憂

2017/09/25


  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存在感與日俱增。在石油進口量方面,中國遠超日本。因油價走低,産油國的資金減少,來自中國的投融資日益活躍。中國將按照國家主席習近平倡導的「一帶一路」戰略,著眼於全球物流通道開始建設基地。中東和中國的關係變化將對日本企業的營商環境造成影響。  

 

  對於中東産油國來説,日本仍是重要市場。但近年來,中國成為更加重要的市場。2016年,阿曼近8成的原油出口給中國。

 

 

  據英國石油公司(BP)統計,包括石油和石油産品在內,日本的進口量在1995年達到日均558萬桶,這一數據到2016年減至418萬桶。另一方面,中國的進口量在1995年僅為日均68萬桶,到2016年增至922萬桶。中國和日本的進口量2009年出現逆轉,日本近期的進口量甚至少於印度。

 

  此外,還存在油價走低的影響。中東産油國正在盡可能提高資源的附加值,力爭擴大石油産業鏈的下游領域。沙特國營石油公司沙烏地阿美和中國石油化工(中石化)合資,在沙特紅海沿岸的延布啟動了煉油廠。

 

  在中國國內,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和中國企業合資推進精煉石油和石油化工項目。中東國家的目的是,在有望進一步擴大的中國市場確保本國資源的銷路。

    

  油價走低還將改變資金的流向。沙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等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GCC)成員國已從全球資金的貸款方變為借款方。此時,中國的金融機構作為新的貸款方閃亮登場。例如,中國工商銀行2016年向沙特電力公司提供了15億美元貸款。在國際金融相關人士之間流傳著「(中國)突然出現,甩出一疊錢」的説法。 

 

沙特首都利雅得

    

  在海合會成員國中,阿曼的財政狀況非常嚴峻。阿曼政府2017年首次從中國的銀行借到了財政資金。在美國評等機構「標普全球評等(S&P Global Ratings)」 將阿曼長期評等從適合投資的BBB-下調至不適合的BB+時,中國的銀行趁機而入。

  

  阿曼是非常親日的國家,但無論在資源出口還是資金籌集方面,對中國的依賴都在加強。

   

  中國強烈意識到國內企業債務過剩和銀行不良債權問題的風險。這成為中國到中東産油國等海外尋找新借款人的原因之一。

 

  在經濟環境變化的同時,中國啟動了一帶一路戰略。

 

  與一帶一路相結合,中國主導和創建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AIIB)。沙特和阿聯酋等國家都是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因石油收入減少,中東産油國的對外援助能力下降。亞投行的出現成為利多因素。這是因為在亞投行融資的推動下,中亞與南亞等地的道路和橋樑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推進,交通條件的改善也對産油國有利。

 


    

  在一帶一路戰略之下,中國在北非的吉布地設立了首個海外軍事基地,以及本國船隻的專用碼頭。在埃及蘇伊士運河南端啟動了經貿特區的擴建。在阿拉伯半島阿曼杜古姆的港口開發和工業園區建設項目成為亞投行在中東的首個單獨融資案件。  

 

駐吉布地保障基地部隊出征儀式(2017年7月11日,廣東湛江,KYODO)

   

  吉布地位於紅海入口,埃及則位於紅海出口,阿曼連接著印度洋和波斯灣。可以看出中國正在打造全球的海上運輸航線。

 

  2017年8月下旬,日本政府與民間人士齊聚維也納,舉辦了「中東合作當地會議」,分析中東局勢和思考中東戰略。「如何應對中國的行動」成為會議的主要議題。

 

  中國資金並非無窮無盡,由於限制資本外流,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進入2017年後急劇減少。另一方面,接受援助的國家承認日本企業在技術方面具備優勢,會在不同項目上選擇中國還是日本作為合作對象。

 

  儘管如此,中國的銀行在金融領域的份額正急劇擴大。此前佔據優勢的日資銀行受到國際金融監管,無法無限制的增加融資。中國不受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方針的約束,不斷擴大援助,日本應對此保持警惕。  

   

  制定共通的國際準則是應對中國的必要舉措。對於掌握著大量國際技術標準的歐洲各國和中國展開鐵路建設等基礎設施領域合作的動向,是日本應該注意的。對日本而言,參與制定國際標準也變得更加重要。

 

  在維也納召開的會議上有意見指出,「雖然存在政治方面的風險,但需要思考如何運用在中國主導下建立的交通網和物流網」。

  

  在會議的最後,日立製作所會長中西宏明建議,日本不僅要宣傳「提供高品質的基礎設施」,還應提出例如「社會5.0」的新概念,向中東國家宣傳使用日本的數位技術將如何改變社會 。這是今後日本經濟外交不可或缺的關鍵之處。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專欄作家 脅祐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