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能走強到多少?

2018/01/30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沈建光:近日人民幣漲勢如虹,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25個月以來首度升破6.4,1月25日開始更升至6.32處徘徊,同時,美元指數三年來首次跌破90關口探底88。美元走弱助力人民幣企穩回升,當下市場對人民幣的一派樂觀與一年前的慘澹悲觀形成鮮明對比。恰在2017年1月,中國外匯儲備首次跌破3萬億美元,人民幣貶至9年最低6.96,看跌人民幣是當時市場的普遍共識,不僅海外做空者大肆渲染人民幣破7指日可待,國內也産生極大的恐慌情緒,掀起「保匯率還是保外儲」之爭,認為外儲3萬億和人民幣7以下不可兼得。

 

  筆者當時就在日經中文網寫文章反駁當時來勢洶洶的看空觀點(《人民幣兌美元的轉折點到來?》(6月5日))提出人民幣既不應該一次性大幅貶值,更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而2017年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升值9.8%,證實了筆者當初反市場預期的判斷。

 

圖1:人民幣2017年開始止跌回升

 

  2018年人民幣何去何從?

 

  筆者認為,此輪人民幣走強背後的主要推力是同期美元的大幅貶值。展望2018年,考慮到支援2017年貨幣走勢的大部分邏輯至今仍然清晰,預計2018年美元也難有起色,而人民幣將維持堅挺。

 

  展望今年,筆者依然認為美元將整體保持弱勢。2017年美元指數結束8年上漲勢頭,全年貶值10%,成為自2003年以來表現最差的年份。2018開年美元繼續走弱,甚至在美國稅改通過與美聯儲加息的雙重提振下,美元仍然延續低迷走勢,驗證了美元已是強弩之末。此外,考慮到川普稅改的中期隱憂,歐洲經濟的強勢復甦,當前歐洲政治風險的降低,以及英國軟脫歐的概率增加,筆者預計,歐元會延續2017年的強勁走勢,年內歐元兌美元有望升值至1.3。而歐元在美元指數中佔比超過60%,強勢歐元必然對美元指數施壓。

                   

圖2:美元走弱為拉動人民幣回升的主要原因

         

  從國內來看,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改善同樣為近期人民幣升值提供支撐。一方面,2017年中國經濟止跌回升,表現超出預期。新經濟欣欣向榮,中國「新四大發明」領先全球,近年來中國出口在全球市場中的份額不降反升。另一方面,中國正在加大去槓桿的力度,貨幣政策保持中性偏緊。如在美聯儲加息後,中國央行上調附賣回和MLF操作利率,以及近一年多中國房貸利率普遍上行,都説明如此。

 

  人民幣國際化再上正軌

 


  在人民幣企穩走強的背景下,今年1月,德法央行決定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中國央行宣佈取消人民幣中間價定價中逆週期因子,均反映了國內外對持有人民幣信心的增強。預計未來中國決策層會更多讓市場決定匯率與加速人民幣國際化,而從海外央行紛紛接納人民幣作為儲備的情況來看,重啟國際化前景廣闊。

 

 

 沈建光 的其他文章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式化表述的背後

 

   從國債暴跌看十九大後的政策走向

 

   中國金融高槓桿風險有多嚴重?

 

 人民幣兌美元的轉折點到來?

 中國強勁GDP增長可信嗎?

 

 中國消費真的下降了嗎?

  筆者認為,重啟人民幣國際化迎來良好窗口期。回顧去年上半年,央行果斷的採取穩匯率策略,而非當時頗有市場的一次性貶值建議,頂住保匯率還是保儲備的非議。如今來看,央行穩匯率的操作,甚至不惜採取部分資本管制,最終換來了預期的改變,隔離金融風險。當然,一些臨時採取的非常規管制,終歸是短期內權衡之下的選擇,在抑制資金大規模流出的同時,也難免打擊投資者對於中國金融市場化改革與國際化的信心。

 

  如今情況轉好背景下,有必要做出改變。可以看到,中國官方已經傳達出這樣的信號,包括中國官方已多次表示「打開的窗戶不會關上」,並在去年匯率壓力減輕時放鬆了外匯風險準備金和境外機構CNH存款準備金要求,承諾進一步開放國內金融業,推動債券通、取消逆週期因子以及討論修訂外匯管理條例等,意味著資本項目開放在受阻後重啟征程。

  

  總之,此時考慮適度放寬去年穩匯率採取的過嚴資本管制,有助於促進資金雙向流動,增加人民幣在合理範圍內的雙向波幅,以緩解匯率單邊升值與貶值産生的資金單向大規模流進流出風險,恰逢其時。基於當前國內外環境的最新變化,以及國際化加速後,資金雙向流動的態勢明顯。筆者預計,今年人民幣雙向波幅仍是主基調,對美元單向升值不會長期持續,預計6.3會成為近期美元兌人民幣下值抵抗線。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沈建光

沈建光 簡歷:

 

       經濟學博士,現任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 首席經濟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及亞洲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曾就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博士後,擁有赫爾辛基大學經濟學博士和碩士學位,本科曾就讀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

 

       此前為歐洲央行資深經濟學家,負責亞太經濟預測和分析,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芬蘭央行經濟學家,及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資深經濟學家,國際經合組織顧問和中國人民銀行訪問學者。是經合組織02年專著「中國和世界經濟-入世的挑戰及應對」作者之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