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全球首發上路的自動駕駛計程車
2018/09/12
長尾里穗:日本計程車企業「日之丸交通」與自動駕駛技術公司ZMP合作,在東京啟動了自動駕駛計程車的實證測試。普通乘客付費乘坐自動駕駛計程車,在全球範圍尚屬首例。自動駕駛真的安全嗎?在沒有人為操作的情況下能順利抵達目的地嗎?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記者體驗了一次自動駕駛計程車。
8月底,在六本木Hills,記者用手機APP預約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在指定時刻準時到來。雖説是自動駕駛,但為了應對緊急情況,還是有司機金子博昭和工程師同乘。
用手機掃描車身上的二維碼後車門自動打開。系統啟動花了約15分鐘,然後出發。據悉,通常情況下上車後就能立即出發。
這是記者第一次乘坐自動駕駛汽車。抱著「不會撞車吧」的擔心,緊張地看著汽車行駛。距離目的地大手町Financial City Grand Cube有5.3公里。從六本木Hills出發後就進入了車流量很大的六本木大街。
對自動駕駛系統的考驗突然來臨。當記者乘坐的計程車正想右轉的時候,前方突然出現了一輛向右變道的車,系統進行了急煞車。後車按了喇叭。司機金子桑急忙踩下油門,強制右轉。
計程車通過多個攝像頭和感測器來測量周圍車的速度和距離,同時操控方向盤和制動器。如果車距過近或前方有車插入,將啟動自動煞車。雖説為了確保安全必不可少,但如果太過敏感會妨礙周圍的車輛行駛。
之後的行駛很順利。在直線道路和周圍車輛以一定速度行駛的道路上表現似乎很出色。正當記者這樣想的時候,左車道的汽車突然變道。計程車稍微減了一下速。在信號燈前的停車和啟動都很順利,但每當煞車都會前後明顯搖晃。
司機金子桑也説:「與人開不同,急煞車更多一些」。老手司機可以通過微妙的煞車操作緩解衝擊。但自動駕駛汽車還不擅長這種細微的操作。ZMP董事西村明浩坦承,「為了實現舒適的行駛,還需要改善」。
在霞關的十字路口前有一個平緩的彎道。記者的車在左向變道時,方向盤打得有點急,車身明顯左右搖晃。或許在拐彎的同時變道比較難。
車內的顯示器上實時顯示了感測器檢測到的周圍的車和人行橫道上的行人,看到這些能讓人稍稍安心。
接著駛向了國會前十字路口的右彎道。順利通過。和人駕駛沒有不同。接下來是在祝田橋十字路口左轉。這裡車流量大,讓人有些擔心,但車略微繞個大圈完成了轉彎。與人相比,自動系統在左轉時的弧度似乎稍大。
在內堀大街右轉的時候,從左到右變了兩次道,每次慎重地只變一條車道。司機金子桑説:「按照交規,變道要在直走一段之後再變。並且遵守了法定速度」。遵守交規的系統,確實可以提高安全性。
接下來駛入東京站前的行幸大道。左側車道的路邊停了不少車。車道上還有幾個三角路錐。司機金子桑説:「這種程度沒什麼問題,但車道線被完全擋住的話,感測器就無法正確識別車道線」。有時還會碰到車道線磨光的道路,所以自動駕駛汽車的設計似乎需要考慮到這種情況。
計程車駛過東京站前,漸漸接近目的地。在鐮倉橋路口左轉時,在確認人行橫道上行人的動態後,在無人的間隙通過。感測器確認了死角是否有人。然後駛入大手町Financial City的停車場,約30分鐘的試乘到此就結束了。通過車內的平板終端結算費用,然後下車。
記者最開始很緊張,不過適應之後就能安心乘坐了。因為切實感覺到和人眼相比,感測器能更準確無誤地檢測到周圍的車輛和行人的動態。乘車時不會有撞到什麼或是給人危險的感覺。
不過急打方向盤和急煞車的情況較多。駕駛不夠平穩順暢。金子桑説自動駕駛車的水準是「比剛拿到駕照的新手強一點」,要達到老司機的水準似乎還需要一些時間。
在乘車期間,司機金子桑進行了2次方向盤操作。1次是當後面的車輛鳴笛催促時,還有1次是在大手町躲避路邊停車時。如果沒有輔助的司機,完全自動駕駛可能還是會讓人感到不安吧。
東京的此次實證測試在8月27~9月8日實施,1天往返4次,單程的車費為1500日元(約合人民幣92.45元)。
圍繞自動駕駛,日本允許「Level 2」級別的車行駛,也就是駕駛員能夠隨時操作。此次的測試屬於Level 2,但技術上接近系統控制全部駕駛動作的Level 3。30分鐘的行駛過程中,駕駛員只操作了2次。
在日本駕駛員短缺和拼車服務解禁在即的背景下,日之丸交通與ZMP力爭在2020年之前將Level 4級別(在一定條件下完全自動化)的自動駕駛推向實用。日之丸交通的社長富田和孝表示,「雖然世界上誕生了新的移動服務,讓計程車和巴士等公共交通顯示存在感十分重要」。
此次體驗感覺就像是坐新手司機的車,不過如果反覆實驗積累經驗,感覺不遠的將來,自動駕駛計程車將具備與老司機相媲美的駕駛技術。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企業報道部 長尾里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