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下的義烏
2018/10/23
原田逸策:中美貿易戰已開始3個月,對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的影響似乎也開始顯現。中國的出口企業狀況如何?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記者走訪了擁有全球最大日用品和雜貨批發市場的浙江省義烏市。
超9成商品用於出口
從義烏機場驅車30分鐘,看到了猶如巨大體育館的建築物,那就是義烏國際商貿城。這裡按商品劃分為5棟建築,通過空中走廊連接。內部分割為小攤位,入駐了約5萬家店舖。據説如果要詳細看,需要1周時間。珠寶飾品、箱包、服裝、文具……只要是能動手搬動的東西,這裡基本上什麼都賣。其中9成以上商品面向出口。記者觀察了被美國徵收額外關稅的商品。
![]() |
義烏國際商貿城的文具賣場顧客不多 |
「沒有美國的訂單。和貿易戰沒關係」,從鐵錘和鋸等工具店來看,很多店主這樣表示。鎖具、保險櫃、鑰匙店也如出一轍。據稱這些商品的「出口目的地多為中東和非洲」。由於訂單很大,品質要求也不嚴格,所以適合薄利多銷的義烏經營方式。
「誰都不來買東西」
對美國出口比率較高的商品受到貿易戰影響。製造兩輪拖車輪胎的店舖的人生氣地説,「當然有影響啦。沒生意做了」,但沒有解釋具體影響。在經營塑膠産品的店舖,記者被問「日本記者為什麼關注中美貿易戰?和你們日本有關係嗎?」
記者走訪了約100家店舖後,來到了箱包店林立的地方。箱包自9月起被美國徵收10%的額外關稅。一家店舖的老闆林某表示「訂單被取消了。對方説‘如果承擔關稅,就沒有利潤了’。我損失了好幾萬」。他面帶愁容地表示「這是看得見的損失。還有(美國)誰都不來買東西這種看不見的損失」。
從事市場運營工作的小王接受了採訪,他坦率地告訴記者額外關稅的打擊很大。批發市場的前景不樂觀。還並表示受到電商的擠壓,幾年裏客戶少了一半。去年剛好轉,接著就遇上貿易戰。以前只要一出門,到處都是外國人。
不僅是美國買家,同樣從事對美出口業務的日本和南韓買家也減少了。在義烏為日本企業代辦商品採購業務的Yiwupassport公司經理高橋壽長也表示「加稅後,在美國亞馬遜上賣中國商品的客戶都在觀望。因為有些商品是不是加稅對象還不清楚」。
小王表示,這裡每天的房租、稅、人工費、照明暖氣費等需要約100元,經營店舖每年成本要10萬元左右,許多店舖虧損。在文具店集中的區域,看不到買家,許多櫃檯都是空的。截至10月16日,這裡的店舖數約為49200家,一年半時間減少超過1成。根據商貿城運營公司的數據,2017年批發市場的成交額同比增長11%,達到1226億元。但增長率和2014年的25%相比呈現持續放緩趨勢。
到訪「淘寶村」
記者還訪問了義烏郊區的「幸福里國際電子商務産業園」。這裡全是做電商網站的年輕人,被稱為「淘寶村」。
![]() |
天花板很高的建築物裏有電商運營商入駐(義烏市的幸福里國際電子商務産業園) |
剛進入一棟8層高的大樓裏,就感覺房頂很高,走廊發暗。辦公室裏堆放著商品,因為還要兼做倉庫使用。一位面向美國亞馬遜的電商網站運營者表示「額外關稅有影響,但具體不好説」。
産業園內還有專門做對美出口業務的運輸公司。一位員工坦言「額外關稅的影響非常大」。據説關稅負擔和運費加起來的話價格上漲約30%。「7月份第一輪額外關稅時不清楚會收多少稅,結果運費的加價幅度不夠,全賠進去了」,這家公司還在考慮經由對華關稅較低的南韓和越南向美國出口,表示「雖説耗費時間,但也比直接發美國便宜」。
![]() |
倉庫與辦公室一體化(義烏市的幸福里國際電子商務産業園) |
義烏的出口有一半是面向中東、東歐、東南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果按國家統計,2018年一季度美國排在印度、伊拉克、伊朗之後位居第4。儘管美國是中國的第一大出口對象國,在全部出口額當中佔到近2成,但在義烏的存在感並沒那麼突出。即便如此,貿易戰的陰影也逐漸在義烏擴大。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于義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