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企業業績惡化真的怪中國嗎?

2019/03/01


       多部田俊輔:在美國和日本,不斷有經營者提出業績惡化的原因是中國市場減速。的確,中國市場減速明顯,但在2018財年(截至201812月),中國上市企業的近6成有望實現收益改善。業績惡化的原因真的是中國市場減速嗎?主要原因難道不是企業戰略無法第一時間應對變化迅速的中國消費者動向嗎?

  

       庫克的發言成為契機

 

       美國蘋果首席執行官(CEO)提姆·庫克12日在聲明中宣佈下調業績,稱「未能想到華人圈(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經濟減速的規模」。這帶動了將日美企業業績低迷的主因歸結為中國經濟減速的趨勢。

 

       實際上,美國調查公司IDC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智慧手機供貨量比2017年下降10.5%,降至39770萬部,連續2年下滑。最近的201810~12月同比下降9.7%。新産品評價較低的美國蘋果的下滑尤其明顯,同期出現19.9%的大幅下降。

 

重慶的vivo銷售店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首位華為的供貨量增長23.3%,居第2位的OPPO增長1.5%,而第3位的vivo增長3.1%。在飽和感加強的中國市場,優勢企業借助功能增強和銷售能力奪走劣勢企業的市佔率,蘋果只是未能乘上這股潮流。其原因何在呢?

 

       中國調查企業北京群智行銷諮詢的首席分析師陳軍指出,蘋果的新産品售價偏高。在消費意願旺盛的中國年輕階層重視的拍照功能方面,認為華為、OPPOvivo優於蘋果的看法已經形成。很多觀點認為,蘋果的疲軟不僅因為市場低迷,還在於戰略不適合市場。

 

       OPPO公司首席執行官(CEO)陳明永118日在廣東省深圳市近1萬名國內外員工參加的年會上慷慨激昂地表示,「面向未來,大家談得最多的5GAI以及IoT,這些對我們來説都是很好的機會。OPPO作為一家科技公司,要‘敢於突破,敢於創新’,將科技與藝術充分結合,為用戶打造萬物互融時代的多智慧終端與服務,成為未來時代的探索者和引領者」。2018OPPO在中國市場上的份額提高至近20%,並正式進入日本和歐洲市場。2019年將在新一代通信標準「5G」、人工智慧(AI)和物聯網(IoT)領域推進開發,實現「下一個10年」的成長。

 

       中國企業2019年繼續保持堅挺勢頭

 

       不僅OPPO,其他中國大型智慧手機廠商2019年也顯示出強勢姿態。華為2018年智慧手機等終端的出貨量突破2億部,2019年將出貨量目標定在2.5億部,力爭進一步擴大銷售。正因為在海外遭遇逆風,各企業才越發注力於擴大國內的銷售。

 


       在比智慧手機更早迎來飽和的家電行業,珠海格力電器的業績表現堅挺。預計2018財年(截至201812月)的營業收入將首次突破2000億元,2019財年(截至201912月)有望增長1成。

 

       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上市企業方面,截至215日有2635家企業公佈了2018財年(截至201812月)業績預期,其中57%1501家)的企業預計收益情況將改善,41% 1073家)的企業預計收益情況將惡化。雖然宣佈下調業績預期的企業約為1000家,無法否認經濟減速,不過收益改善的企業超過了收益惡化的企業。

 

 

       中國2018年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剔除物價變動影響後實際同比增長6.6%,這是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6%,較10年前的44%相比大幅增長。國內需求表現堅挺,2018年的電力消費量同比增加8.5%,貨物運輸量同比增長7.1%

 

       生産智慧手機等産品零部件的日本企業的中國法人表示,「由於華為和小米等企業廣泛使用(我們的零部件),中國業務將持續增長」。在中國深受歡迎的資生堂也力爭以中國消費為軸心實現增長。

 

       名古屋外國語大學教授真家陽一分析稱,「GDP增長率下降和中國貿易摩擦導致中國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增強。5G、機器人和消費等增長領域和非增長領域明暗分明」,他同時指出,「在中國企業鮮明分成‘勝利組’和‘失敗組’的背景下,日本等外國企業能否採取迎合中國市場形勢的經營戰略將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國總局 多部田俊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