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型病毒,請正確地恐懼

2020/02/01


     矢野壽彥:發端于中國武漢市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感染出現擴散。目前波及中國全境,日本也開始出現人傳人的情況。世界衛生組織(WHO)1月30日晚間宣佈構成突發事件。甚至也有可能發展為類似2009年的新型流感那樣的大流行(全球大流行)的可能性。

    

    這種新型病毒的感染源是什麼?感染力和病原性到底處於何種水準?疑問無窮無盡,但這也不足為奇。正由於新出現的傳染病是未知的,才會給人們帶來無窮的不安,對人類來説成為威脅。如果不能正確面對,對策將陷於被動,只會加劇社會的混亂。

  

    武漢市和中國政府的初期行動是否存在問題這一批評湧現。還有觀點認為世衛組織宣佈構成突發事件過於遲緩,是出於政治考慮。但是,與2003年爆發「非典」(SARS)相比,可以説應對行動更為迅速。

   

在北京的星巴克咖啡廳測量顧客體溫的店員(1月30日,REUTERS)

     在「非典」爆發時,從廣東省發現第一位患者到世衛組織認定為新型冠狀病毒花費了4個月時間,這是因為隱瞞了資訊。此次自患者出現約1個月後,新型病毒的基因序列資訊就已向世界科學家公開。據稱病原體按主要分類來説與SARS和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屬於同一類。基於基因分析和數理模型的感染模擬技術的進步顯著,中國以外的研究報告也相繼湧現。

   

     但是,要發現此次新型肺炎病毒的真面目,獲得令人信服知識,或許仍需要較長時間。

      

      據稱基因序列資訊與SARS有8~9成一致,但如何看待其餘的差異,專家的判斷存在分歧。對於對感染擴大産生巨大影響的潛伏期間,有報導稱最長為2周,另一方面,也有觀點認為在1周左右。

   

     棘手的是感染者人數的預測。有預測認為將迅速增加至數十萬人規模,但這種數字歸根到底是根據模擬模型得出的,僅僅是因前提的處理方式不同而明顯改變的推算值。即便是在著名學術論文中發佈的研究成果,但也並非是準確體現實際情況的數字。

      

      一般來説,病毒具有感染力越強、病原性越弱的傾向。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者人數激增,迅速超過了SARS,但致死率僅為2%左右。存在潛伏期擴大感染的可能性,今後傳播至世界的可能性很大。

     

      回顧歷史,人類一直在上演與傳染病的戰鬥。鼠疫曾令中世紀歐洲震撼,由於人口減少而動搖社會基礎,甚至發展為宗教改革。而天花則在大航海時代跨越海洋,毀滅了阿茲特克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流行的當時的新型流感——西班牙流感感染大量士兵,被認為明顯改變了戰爭的局面。

   


    

      自1980年天花被撲滅以後,令人諷刺的是,每年都有以生物為感染源的新興傳染病出現。驚醒在宿主體內安靜沉睡的病原體的始作俑者是開發和城市化。而且因全球化推動人員和貨物自由往來,爆發不僅限於一個地區,迅速發展為全世界的問題。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中國的人口超過1千萬人的巨大城市發生新型肺炎,對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影響難以估量。

 

      突然某一天讓世界的人們陷入恐懼和不安的「神秘傳染病」總是伴隨著謠言。「非典」爆發時,在得知正在日本訪問的一名台灣醫生發病之後,日本社會出現嚴重混亂。日本在新型流感的流行初期,出現感染者的高中不斷接到誹謗中傷的抗議電話和郵件。在社交網路傳播時代的今天,發生的此次新型肺炎也出現了各種謠傳,甚至有研究設施洩漏了新型病毒的謠傳開始在全世界傳播。

   

       治療方法和疫苗開發需要以年為單位的時間。現在,世界只能團結在一起封鎖住病毒,盡可能地遏制感染的擴大。必須避免不安和恐懼産生不信任,進而擾亂國際協調的事態。現在需要的正是不被恐懼打敗的文明的膽量。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矢野壽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