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鑽石公主號應對付出的代價很大
2020/03/02
矢野壽彥:日本政府對郵輪實施的檢疫隔離措施以船內的聚集性感染出現擴大、招致海外的批評而收場。日本將在半年後迎來東京奧運會,日本政府輕視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威脅,認為可以通過邊境口岸措施阻止病毒進入國內。之後的應對措施也缺乏靈活性。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
當某一天突然出現地震、海嘯和洪水等大型災害,出於「無法相信」、「不願思考」等想法,形成只有自己會沒事的僥倖心理,從而錯過避難時機。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正常化偏差」。被認為是大腦為了防止內心無法承受恐怖壓力而崩潰所出現的活動。
2003年的「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並未在日本流行。2009年全球大流行的流感,日本的死亡人數約為200人,遠遠低於世界其他國家。
![]() |
從「鑽石公主號」郵輪停靠的橫濱大黑碼頭出發的救護車 (2月14日下午Kyodo) |
似乎是傳染病對策的成功經驗,加上「一旦在日本大流行,東京奧運會將被迫中止或延期」的不安,這或許使日本政府出現了「新型冠狀病毒不會在日本流行」這一「奧運偏差」。
面對未知的傳染病,需要預想到最糟糕的情況。在注重平衡的同時制定對策,這是鐵的法則。雖然説如果人員和貨物的流通完全停止,病毒將因無處可去而消失,但是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也將陷入停滯,因此這種做法不現實。結合時刻變化的狀況,基於最新的見解,靈活摸索最合適的對策才是政府能力的體現。
![]() |
在「鑽石公主號」郵輪上行走的乘客 (2月中旬,圖片由乘客提供,部分圖像經過處理,Kyodo) |
日本政府在2月5日淩晨,決定讓「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的約3700名乘客和乘務員在船上停留2周,這種措施前所未聞。當郵輪進入橫濱港後,船內有10人的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政府又立刻轉變方針,在未實施檢查的情況下讓陽性患者下船。
在1周以前,著名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刊登了一篇流行病學論文,該論文指出,在中國武漢市新冠病毒的「人傳人」從2019年12月中旬開始發生。暗示感染在很早之前就出現擴散,該論文在研究人員之間引起熱議。
結合日本的狀況來看,極有可能在2月初各地的感染就已經出現擴大。對於這一左右船上隔離措施是否恰當的重要資訊,政府內部究竟有沒有認真研究呢?
![]() |
準備乘坐停靠在「鑽石公主號」郵輪附近大巴的人們(2月22日下午12點18分,橫濱港) |
NPO法人醫療Governance研究所理事長上昌廣表示,「從日本政府的應對措施來看,不認為政府將科學上、醫學上的正確資訊放在重要位置」。在政府內成立由傳染病學、病毒學和公共衛生學研究者組成的專家會議是在2月16日之後。
此外也無法理解日本政府堅持讓乘客和乘務員在船上等待2周,直到19日才允許下船的做法。日本國內接連出現感染途徑不明的病例,儘管起初病毒檢測能力不足,不過之後在逐步完善。其實日本政府可以從早些時候開始每天允許100人下船,在家留觀或是其他設施進行隔離,而不是一直等到19日。這樣下船後回到海外的人也就不用「重新隔離」,從而不會像現在這樣被海外媒體激烈批評。
從日本厚生勞動相加藤勝信和厚生勞動省連日來舉行的記者會來看,似乎在説明2月5日淩晨作出的判斷沒有錯,並非因為在船上隔離才發生聚集性感染,給人一種想方設法證明最初採取的措施正確合理的強烈印象。
9年前福島核電站事故引發的放射性污染和此次新興傳染病的流行都是悄無聲息的災難。雖然這些災難不像地震和海嘯那樣瞬間奪去人類的生命,破壞社會基礎設施,但由於無法預測風險,會長期引起人們的不安,使社會逐漸陷入困境。日本國內的體育賽事和各種活動接連取消,日本政府還請求全國的小學、初中、高中自3月2日起暫時停課,還出現了不用去公司而在家辦公的企業。
福島縣立醫科大學特任教授坪倉正治稱,「要採取措施,必須自己評估風險。另外,還需要在防控措施和如何降低隨之帶來的損失之間取得平衡,實施起來十分困難」。
日本沒有像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那樣與政府保持一定距離的專業性傳染病防控組織。
新型冠狀病毒在日本的擴散速度今後會開始。日本政府大大落後的應對也讓人憂心忡忡。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矢野壽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