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應對疫情展開的法律解釋攻防
2020/02/21
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擴大問題上,政府的相關法律解釋的重要性日漸增加。日本政府以防止感染擴大為最優先課題,在現行法律的框架內作出最大限度的政治判斷。這是因為,超過制定法律時設想情況的事態接連發生,如果按照平時的法律解釋來應對,存在産生致命性的滯後的風險。在危機應對方面,與法律解釋展開攻防的狀況顯現出來。
![]() |
安倍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對策本部發言(18日,首相官邸) |
令日本政府在初始行動中苦惱的是從2月3日開始停靠在橫濱港的「鑽石公主號」郵輪。當時決定基於檢疫法,為了實施檢疫而要求乘客在船上觀察健康狀況14天,暫不允許下船。
2月1日施行的政令將新型肺炎列為感染症法上的「指定感染症」和檢疫法上的「檢疫感染症」,採取與「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相同的「2類傳染病」應對措施。可以對患者和疑似感染者採用建議或強制住院、限制就業等措施。
隨著郵輪上的乘務人員等被感染,需要採取更加有力的防止措施。因此日本政府修改政令,決定在入境時採取可強制患者住院的「隔離」措施以及讓疑似感染者在指定設施觀察的「留觀」措施。這相當於伊波拉出血熱等危險度更高的「1類傳染病」的應對措施。
「如果採取了隔離或留觀措施,難道不應該(將新型肺炎)指定為1類傳染病嗎?」在14日的自民黨會議上,針對政府方面的説明出現了異議聲。有聲音擔憂,如果政府採取了過度的應對措施,隨意限制患者的行動,很可能侵犯人權。
圍繞感染症法,日本政府對曾經強制隔離患者的麻瘋病進行了反省。前厚生勞動相田村憲久表示,「已經是最大限度的應對。考慮到法律的安定性,有必要對法律進行一定的修改」。
日本執政黨和在野黨未出現提出議員立法、力爭迅速完善法律的行動。厚生勞動相加藤勝信表示,「作為緊急對策,必須能夠應對各種各樣的狀況」。選擇了可在短期設立法律依據的修改政令的做法。
圍繞禁止外國人入境的出入國管理及難民認定法,在日本政府內部,法律解釋也存在分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