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後的企業贏家與輸家

2020/06/29


     梶原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會讓産業結構發生劇變」,現在應該很少會有人反駁這種觀點了吧?至少投資資金正以「劇變」為前提改變著流向。

 

      房地産投資信託基金(REIT)市場正在鮮明地體現出這種想法。以3月為契機,擁有購物中心等商業設施的「日本Retail Fund投資法人」的股價低迷,而擁有倉庫等物流設施的「日本Prologis REIT投資法人」則被投資者爭相買入,二者的情況截然不同。

 

  

      有「三密」(密閉、密集、密切接觸)風險的實體店攬客能力下降,而遠離三密的網路購物卻人氣大增,物流設施的需求高漲。投資資金從中解讀到的是産業霸主更疊。

 

      産業結構為何會發生變化、又會如何變化呢?要解讀這些,必須了解1760年左右在英國倫敦掀起的那段技術革命的歷史。那次工業革命是後來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起點。

 

      工業革命有兩個不容忽視的因素。一個是把危機變成機會。英國正是由於克服了「只要度過難關就能獲得巨大利益」的瓶頸因素,才成為新産業結構的勝利者。


 

      當時,在城市化不斷推進的倫敦,工人的工資明顯高於其他地區,難免造成棉紡織業的競爭力下降。但幸運的是,倫敦附近有煤礦,能以便宜的價格大量採購作為動力來源的煤炭。這驅使人們以機械動力代替人力為目標進行創新,紡織機械化和蒸汽機由此實現和誕生。

 

      還有一個是負面因素,那就是沒能及時察覺到變化的一方終將落得悲慘下場,甚至影響到國家的沉浮。

 

      在當時的棉紡織領域,英國的競爭對手是印度。印度一直滿足於低廉的人工費,依靠人力生産,但印度産品很快就被成本和品質不斷改善的英國産品搶佔市場,棉花産地陷入貧困狀態。據美國歷史學家保羅・甘迺迪的著作《大國的興衰》記載,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全球工業産值中所佔的比例從1750年的25%減少到1900年的2%,失去了存在感。

 

      日本股市看上去一直是捉摸不定的狂漲暴跌狀態。但站在「危機」和「能否改變」的角度去審視的話,就會發現市場資金已經冷靜地甄別出新冠疫情之後的勝利者和失敗者。

 

      我們來比較一下1月底和616日的市值排名。在短短不到5個月的時間裏排名大幅上升的企業,正在向新冠疫情下遇到的瓶頸發起挑戰。

 

      典型代表是從第43位躍居至第28位的SMC公司。其主要産品為氣動設備,隨著新一代通信標準「5G」的普及,半導體需求不斷增加,該公司的産品被世界各地的半導體工廠用來實現自動化。

 

      新冠疫情爆發後,工廠也開始出現人員「密集」問題。市場認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工廠會引進SMC公司的産品。基恩士(Keyence)公司則主要生産可幫助工廠或物流設施節省人力的感測器,該公司市值的排名也從第6位上升到了第2位。

 

      從第65位上升到第44位的M3是索尼的關聯公司。在該公司運營的網站上,製藥企業可以向醫生提供藥品資訊。日本國內約9成的醫生已經在該網站註冊。

 

      M3公司目前正在與「健康」和「接觸」兩大困難作鬥爭。現在正值疫情期間,醫生更需要和廠家的醫藥代表(MR)洽談,但為了避免接觸,雙方不能見面。於是很多人利用該網站以非接觸方式洽談,M3公司的股價在6月創下了上市以來的最高紀錄。

 

      排名下降的企業有兩種特徵。一種是墨守成規。以金融機構為代表的企業墨守成規的結果,是被市場貼上變化慾望很弱的標籤。

 

      從第24位跌至第31位的日本郵政就是其中的典型。歷代經營者忙於和政治家、工會、郵局局長統一意見,很難進行提高企業價值的投資並採取合理化舉措。「缺乏不思改變就會倒閉的危機感」,一位前經營高管認為,當前股價低迷的原因在於國營時期形成的企業文化。

 

      另一種特徵是業績惡化導致企業做出改變的能力下降。日産汽車的排名從第53位下降到第75位。日産因設備過剩面臨逆風,疫情導致的消費低迷更是雪上加霜。

 

      美國諮詢公司Alix Partners預測稱,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將比去年減少21%,跌至7050萬輛,要恢復到去年的水準還需要6年的時間。

 

      雖然現在處於純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即將普及的變革期,但疫情讓很多製造商進行投資研發的財力下降。就連位居榜首的豐田汽車的市值也出現減少,目前只有美國純電動汽車廠商特斯拉的1.2倍。整車和零部件製造商正在以籌措資金為目標探索合併或合作的道路。

 

      産業結構發生劇變,將會改變價值投資的前提條件。在經營環境不變的情況下,股價便宜才有望反彈,但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落後於時代的企業股價是不會回升的。價值投資之王華倫·巴菲特大量拋售手中持有的股票,恐怕也是因為發現了這樣的陷阱。

 

      只要歷史的車輪不會倒轉,股市就會回報那些將疫情危機變成機會的企業,同時也會拋棄那些不求思變的企業。究竟是成為一步登天的英國,還是重蹈印度的覆轍,將取決於經營者的決斷。工業革命用了一個世紀的時間淘沙,而現在的市場不會有等待的耐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梶原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