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論(4)「可支配時間」的爭奪
2019/03/12
在北歐國家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超市,公司職員卡特林(40歲)用手中的掃描器讀取麵包和飲料的條碼後,將商品放進包裏。然後,她使用銀行卡在自助收銀臺前結帳,僅用2分鐘就完成了這次購物。卡特林説:「以前要在收銀臺前等候。如今購物變得更輕鬆了」。
在政府加快推進電子化的愛沙尼亞,從納稅申報到開藥方,公共手續的99%可以線上完成。這帶來的效果是産生每人平均每年2周時間的寬裕。如果估算被省去的政府機關工作,累計竟達1400年的工作量。
![]() |
1天只有24小時,這對任何人而言都沒什麼兩樣。但是,IT化可以提高生産效率,在截至2017年的半個世紀裏,已開發國家的每人平均勞動時間縮短了11%。能否打破「24小時的壁壘」?在世界範圍內,爭奪增加創造新價值的「可支配時間」的趨勢在擴大。
日本瑞穗銀行2018年8月面向鐵路公司JR東日本的IC乘車卡「Suica」推出了能從銀行帳戶直接扣款的服務。利用這項服務的公司職員田中秀明(45歲)高興地表示,「在車站原本需要30秒的充值能在一瞬間完成」。
爭奪用戶以秒計算的「間隙」
東京都的影像創作者瀨川三十七(30歲)對著2台電腦,正在進行旨在滿足「即使是1秒也想盡可能長的留住用戶」這一來自客戶要求的工作。瀨川正在製作的是浮世繪中的登場人物重覆奇妙動作的6秒鐘視頻。英國某大型服裝企業2018年將其採用為網路廣告。
源自中國的短視頻APP「抖音」憑藉15秒的播放時間獲得全球性支援。瀨川三十七表示「企業爭取用戶時間的間隙已經從以分為單位縮短至以秒為單位」。瑣碎的短暫的時間成為推動經濟活動的源泉。
新加坡最大銀行星展集團控股公司(DBS GroupHoldings Ltd.)2016年在印度推出在90秒內開設個人帳戶的服務。2年裏帳戶數超過200萬個。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古普塔説:「應對縫隙時間的交易將創造業務的未來」。
奈米秒級別的競爭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