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縮減量化寬鬆會帶來什麼?

2021/11/05


  河浪武史: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113日敲定了分階段縮減在新冠危機下啟動的量化寬鬆、在2022年中期之前結束量化寬鬆的方針。縮減量化寬鬆被稱為「tapering」,此前得到大規模貨幣寬鬆支撐的市場出現強烈的警惕感。美聯儲的決定將給國際經濟和世界市場帶來什麼呢?

    

  (1)tapering指的是什麼?

   

  所謂tapering,指的是中央銀行分階段縮減量化寬鬆的政策。詞源是意為「尖端越來越細」、「逐漸減少」的taper。掌握世界軸心貨幣美元的美聯儲113日決定縮減量化寬鬆,終於將啟動tapering

    

    

  量化寬鬆原本是中央銀行為增加金融市場的資金量,向銀行等購買國債等的政策手段。零利率政策長期持續,如今日本銀行、美聯儲、歐洲央行等主要央行均把量化寬鬆作為貨幣寬鬆的「王牌」使用。

    

  美聯儲在新冠危機加劇的20203月啟動量化寬鬆。買入規模為每月1200億美元,屬於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美聯儲持有的資産量在最近1年半時間裏從4萬億美元增加至8.5萬億美元。資産量達到美國名義GDP4成規模,也就是説相應地美聯儲向市場注入了鉅額資金。

     

  縮減量化寬鬆意味著分階段減少資金注入。具體來説,美聯儲將把每月1200億美元的資産買入規模逐步減至1050億美元、900億美元,即每月減少150億美元。如果維持這種速度,最終到20226月資産買入額減為零。屆時,美聯儲的持有資産將不再增加,量化寬鬆政策結束。

   

  (2)金融市場將何去何從?

   

  雖然遭遇新冠危機襲擊,全球金融系統仍挺了過來。非但如此,在美國市場,道瓊斯30種工業股平均指數創出新高,金融市場反而顯得強勁。市場在全球經濟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一片繁榮,正是因為受到主要國家的大規模貨幣寬鬆的推動。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REUTERS)

    

  縮減量化寬鬆將成為這種「貨幣寬鬆行情」的轉捩點。量化寬鬆被認為具有拉低長期利率的效果,例如由於20082014年的資産購買,長期利率降低了約1%。這種對市場的利多因素或將逐步減弱。美國聯邦政府背負鉅額財政赤字,如果美聯儲減少購買美國國債,國債利率容易面臨上升壓力。

   

  不過,必須注意的是縮減量化寬鬆本身並非「貨幣緊縮」。雖然美聯儲將在20226月結束量化寬鬆,但並未考慮收回此前流向市場的鉅額資金。例如,如果持有的國債到期兌付,一般來説美聯儲持有的資産量將減少。這相當於所謂的「量化緊縮」。但美聯儲為了避免緊縮,計劃把與到期兌付相同的金額重新投資美國國債,維持資産量。

    


     

  需要關注的或許是美聯儲何時啟動加息?分階段結束量化寬鬆是因為美國經濟已擺脫新冠危機影響。目前美國的通貨膨脹率超過4%,大幅高於美聯儲定為目標的2%。通貨膨脹已成為美國消費者的煩惱之一,為了抑制物價,今後將不得不啟動加息。金融市場認為,美聯儲將在2022年下半年解除零利率。如果美國的通貨膨脹並未緩解,金融環境有可能從「貨幣寬鬆行情」迅速轉向「貨幣緊縮行情」。

  

      

  這樣一來將影響巨大。按最近來説,美聯儲2015年底進行加息,解除了雷曼危機以後的零利率政策。為了做到萬無一失,時任美聯儲主席葉倫原本多次推遲加息時間。即便如此,到20161月也發生了上海市場股價暴跌的「中國衝擊」,美聯儲不得不迅速降低加息速度。2017年美聯儲啟動了減少所持資産量的「量化緊縮」,隨後在2018年遭遇全球股價下跌,結果加息和量化緊縮都被迫停止。

   

  (3)是否會對世界和日本經濟産生影響?

   

  美聯儲縮小量化寬鬆將通過美元匯率對世界經濟産生影響。外匯市場開始考慮到美聯儲加息,美元已再次出現升值的狀況。由於預測美聯儲加息導致美國利率上升,日元兌美元匯率一度降至3年零11個月以來的低點。全球資金容易流向有望獲得高收益的高利率貨幣。

    

  日本持續處於物價遲遲不上漲的「反通貨膨脹」狀態,但很多國家因原油價格走高和供給制約而處於通貨膨脹局面。如果貨幣貶值加強,進口産品的價格將上漲,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因此,越來越多國家不希望看到會帶來本國貨幣貶值的美元升值。例如,英國央行可能宣佈加息。英國的通貨膨脹嚴重,正在轉向通過加息誘導英鎊升值、儘量抑制物價上漲的思路。可以説這種政策變化是面對美聯儲的「對抗性加息」之一。

   

  如果厭惡美元升值的「對抗性加息」相繼出現,世界金融環境將逐步轉向緊縮,拉低整體經濟。實際上有民間調查顯示,從2021年世界貨幣政策動向來看,有32國加息、8國降息。在新冠危機嚴重的2020年,加息為9國,降息為71國。以新興市場國家為中心,全世界目前正邁向貨幣緊縮。從全球範圍來看,政府債務和民間債務都處於歷史最高水準,面對利率上升顯得脆弱。貨幣緊縮還需要推進世界經濟的結構轉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金融部長 河浪武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