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復權「石油市場統治者」

2022/11/24


      岐部秀光: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引發的世界能源危機和物價上漲給中東的地緣政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變化。沙烏地阿拉伯借助高額的石油收入和過剩産能,重新成為「石油市場的統治者」。該國在經濟和外交領域提升存在感,實力派人物、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日趨充滿自信。

  

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資料圖,REUTERS)

   

      突然取消日本訪問,去卡達看世界盃

 

      原本定於11月19日的沙特王儲薩勒曼的訪日行程突然取消。此前安排了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會談以及商務會議,但由於2天前的突如其來的「計劃變更」,相關人士不得不忙於應對。

 

      在出訪印度尼西亞、南韓和泰國之後取消訪日的薩勒曼王儲於11月20日現身卡達世界盃足球賽的揭幕戰賽場。

 

      「由於缺乏能進言的人物,王儲本人認為此次沒有訪問的必要」,相關人士這樣説。

 

      薩勒曼王儲被懷疑與2018年發生的批評政府的記者遭暗殺事件有關,本應在國際社會上陷入孤立,但處境目前明顯改變,看起來獲得了能決定在喜歡的時候見喜歡之人的強勢地位。

 

      沙特擁有每日150萬桶以上的過剩産能,能夠實施給市場帶來衝擊的增産。歐美的民間石油企業承受來自要求高分紅和脫碳化的股東的壓力,生産設備投資難以順利推進。沙特似乎奪回了此前被美國頁岩企業奪走的「産量調節者(Swing Producer)」這一地位。

   

      在作為競爭對手的石油企業被市場淘汰之後,作為最後的業內企業而一舉抓住倖存者紅利,這是沙特的戰略。其優勢是即使價格降至每桶15美元也完全有利可圖的較低生産成本。越是臨近石油時代終結的局面,越能發揮巨大影響力。

 

      最近在埃及召開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在會議上,沙特強調了作為一貫主張的「碳迴圈經濟」,另一方面,與俄羅斯等攜手,拒絕在協議文件中納入「分階段削減化石燃料」的表述。

 


     因物價走高而面臨選民叫苦不迭的主要國家的領導人無法輕視沙特。7月美國總統拜登訪問沙特,針對能源供應請求薩勒曼王儲提供協助。

 

     然而,沙特主導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俄羅斯等國構成的「OPEC+」10月決定大幅減産,推高了行情。這讓拜登顏面盡失。

   

     即便如此,拜登政權11月在有關記者殺害事件的美國審判中提出了王儲可獲免責這一見解。11月21日美國媒體報導稱OPEC+將就增産進行磋商,而沙特方面卻予以否認,資訊錯綜交織,導致原油行情劇烈波動。在需求或將減退的背景下,王儲是否將接受增産要求?全球都在關注。

 

      在沙特國內,強勁的經濟支撐著王儲的權力基礎。針對有望創歷史新高的2022年經常項目盈餘,沙特財政部長穆罕默德·賈達安表示,「可能稍微高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的約1600億美元。

 

      改革在走樣

  

      作為沙特主權財富基金的公共投資基金(PIF)的資産規模達到7000億美元,王儲計劃在2030年之前將其打造為世界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世界的主要金融機構均已重新開始「朝拜沙特」。

 

      G7等主要國家害怕經濟低迷的陰影,但沙特物價穩定,需求順利增長。通貨膨脹率約為3%。外來勞動者支撐的經濟與工會要求加薪的壓力無緣。

   

      國際社會當初期待的王儲的改革正在改變。國營石油公司沙烏地阿美和PIF的膨脹擠壓民營部門,阻礙了本來瞄準的産業多元化的道路。王儲似乎無意改變對反對派等的嚴厲態度。

 

      沙特正在接近的是中國。在很多中學,來自中國的派遣教師正教授中文,戰略性合作關係有可能長期持續。王儲擱置去石油化的長期課題和部分不滿,走向中國道路。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岐部秀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