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本務工的外國人2032年觸頂
2022/12/07
富山篤:日本經濟研究中心針對到日本務工的外國勞動者的未來動向進行了估算。推算了2035年之前越南、中國、印度尼西亞等5個國家的工廠工人在當地的工資和在日本工作的技能實習生的工資。對工資差距的縮小程度進行估算後得出結論,到2032年,這些國家的當地工資將超過日本的50%,赴日務工的優勢可能會減弱。
當地工資方面,原則上使用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亞洲主要城市投資成本對比》報告的數據,針對中國(北京、上海)、越南(河內、胡志明市)、菲律賓(馬尼拉)、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泰國(曼谷)5個國家的7個城市,統計了2008~2021年普通工人的以美元計價的實際月薪。2022年以後的數據為乘以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的《亞洲中期經濟預測》報告的各年名義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得出。當地工資以2022年4~9月的平均值換算成日元得出。
![]() |
技能實習生的工資以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調查為基礎,2021年以後的數據為乘以日本過去10年最低工資的平均上漲率1.6%估算得出。
來自越南的技能實習生增至12倍
在日外國人當中,越南人數僅次於中國,排在第2位,來自越南的技能實習生在最近10年裏增至12倍,達到約16萬人。2021年越南工人的月薪約合3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570元),不到在日技能實習生(約16.4萬日元,約合人民幣8590元)的兩成。據悉,因支付生活費和償還出國費用,技能實習生的月工資大約要花去一半,剩下的8萬多日元可以匯給家或者存起來。
![]() |
2021年,印度尼西亞工人的月薪是日本的26%,泰國是日本的29%,仍存在很大差距。最接近日本的是中國,水準達到日本的59%。來自中國的技能實習生在2012年達到頂峰後開始呈現出減少趨勢。之後也是中國政府扶持國內就業的時期,出國務工的人越來越少。而且,2013年日本銀行(央行)實施貨幣寬鬆政策導致日元貶值,從而造成工資縮水,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相關問題導致中日關係惡化,這些都是中國人失去赴日務工動機的原因。
越南、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成為赴日務工的主角,但在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下,新興國家的工資上漲率較高。此次調查雖乘以了名義GDP增長率,但實際情況應該更高。而日本則一直處於工資上漲乏力的狀態,工資差距在切實縮小。
![]() |
為了在日本從事護理工作而接受培訓的越南人(河內) |
假設當地工資達到日本工資的三分之二(67%)時赴日務工優勢減弱的話,那麼除中國外,其他國家在2035年之前都不會超過這一水準。到2026年,中國工人的工資可能會超過日本技能實習生。到2025年前,預計中國的老齡化率將超過20%,到2035年將超過30%,勞動力短缺問題將會更加嚴重,未來中國的赴日務工人數被認為仍會呈現出減少趨勢。
![]() |
假設當地工資達到日本的50%時赴日務工優勢減弱的話,那麼印度尼西亞會在2030年達到這一水準,泰國為2031年,越南為2032年。截至2021年年底,在日本的27.6萬名技能實習生中,越南人佔58%。來自越南的技能實習生比較親近日本,作為護理和服務的重要力量而備受期待。由於語言能力出色,也有很多留學生活躍在便利店或餐館的兼職崗位。除了工資外,還出現了技能實習生受到欺淩等與越南務工人員相關的諸多問題,如此下去,日本可能會失去強有力的人才供應國。
日元貶值導致工資縮水
赴日務工時,很多外國人都會借錢支付出國費用。據日本出入國管理廳統計,赴日前在本國借款的人的平均比例為54.7%。按國家來看,柬埔寨(83.5%)和越南(80%)的這一比例較高。
如果當地工資提高到日本的50%,那麼專門支付出國費用和高昂的生活費而在日本打工就會失去意義。此外,日元貶值也導致工資縮水。此前日元兌美元匯率達到1美元兌換150日元之時,日元兌越南盾也不斷貶值。河內的一家人才派遣公司透露稱,「很多人的工資縮水了15~20%。就算要招募赴日技能實習生和特定技能人員,也沒有人來」。
外國務工人員流入南韓和中東地區
外國勞動者並不僅僅從日本感受到務工方面的吸引力。南韓、台灣、中東、歐洲等很多地區都在積極接納外國勞動者,在少子老齡化不斷加劇的情況下,各國展開了激烈爭奪。比如,南韓自2004年起引入了不通過民間仲介公司直接簽訂雇用合同的「雇用許可制(EPS)」。其特點是,站在勞動者的角度進行了制度設計,只要有正當理由,就可以在同一行業內最多跳槽3次;如果工作相同,就能與南韓人同酬。
很多國家的新冠疫情都已經平息下來,正在恢復正常生活。打算到日本以技能實習生或特定技能來掙錢的人應該不在少數,但作為外國勞動者的務工地,日本保持人氣的時間可能不會太長。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富山篤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