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GDP跌至第12位是失敗嗎?
2023/06/29
石川潤:人一過了40歲中期,照鏡子時受到打擊的情況就將增加。鬆弛的皮膚、突出的腹部、失去光澤的眼睛。雖然覺得不應該是這個樣子,但卻無法找回年輕。不管怎麼努力,維持現狀已是竭盡全力。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老去吧。人如此,國家亦然。
尼日利亞將反超日本
高盛最近匯總了2075年的全球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排名,其內容讓了解過去日本GDP排在世界第二、曾逼近美國的時代的一代人多少感到震驚。第一名是中國,第二名是印度,第三名是美國。到這裡還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緊隨其後的是印度尼西亞和尼日利亞,而日本則降至第12位,低於德國和英國。
![]() |
在日本的排名明顯下降和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排名上升的背後,不言而喻的是人口動態。從每人平均GDP來看,日本在2075年時仍然比中國和印度高,但無法抗拒人口的減少,將不斷被中美印三強甩開。高盛估算認為人口不斷增長的巴基斯坦和埃及也將超越日本。
也不是日本經濟萎縮,雖然緩慢,但仍維持著增長,不過其他國家以更快的速度增長。一位外資金融機構的相關人士談到日本的資本市場時表示,「因為具有一定的規模,所以不能撤出,但也是不能增加人員的市場」。雖然並非完全沒有存在感,但也談不上有吸引力。日本會逐漸變為這樣的國家吧。
當然,由於政治形勢等因素,也會出現無法隨著人口增加而實現增長的國家。人工智慧(AI)等技術進步對勞動力短缺的日本這樣的國家來説成為東風,有可能推動日本經濟超過目前的估算。不過,即便日本GDP是否真的降至第12位仍存在爭議,但日本的相對地位不斷下降是毫無疑問的。
如何面對衰老
如何應對這些黯淡的現實?如果是人類的話,會一邊接受衰老這一現實,一邊通過改善飲食生活等,試圖稍微阻止事態的惡化。採用適度的運動,努力維持逐漸喪失的肌肉。如果是國家,可能會通過提高生産率的結構改革,來探索人口減少情況下的經濟增長。
![]() |
日本政府6月16日在內閣會議上敲定的「經濟財政運營與改革的基本方針(簡稱骨太方針)」的基本思路中指出,日本人口今後10年將減少5%,到50年後的2070年將低於現在的7成。提出了通過結構改革等,「實現民間需求主導的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這一方針。
維持好不容易開始萌芽的工資和物價的良性循環,果斷推進勞動市場改革和少子化對策等,這一點可謂是此次日本「骨太」方針的核心所在。內容的細節、優先順序、推進方法暫且不談,估計很少有人對大方向本身産生異議。
由於老齡化,經濟增長勢頭(潛在增長率)本來就面臨下行壓力。要防止日本經濟失速,只能通過結構改革提高生産效率,以此來保持推進力。
切忌「沒有依據的樂觀」
不過,雖然改革必不可少,但對其效果過於期待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曾任日本銀行理事的門間一夫在其著作《日本經濟看不見的真相》中寫道,日本的潛在增長率低,大致上可以用(1)日本是已開發國家,增長空間有限;(2)人口減少和老齡化加劇兩個原因來解釋。他認為,由於一直以來都很懈怠,因此只要努力就能進一步增長的想法只不過是「沒有依據的樂觀」罷了。
即使拼命努力推進改革,也有可能維持現狀,最多也只能獲得緩慢增長。儘管如此,即便為經濟規模接連被競爭對手超越嘆息也無濟於事。就算GDP跌至第12位,也要在國際社會上顯示自己的存在感,為了得到各國的關注和敬意,要不斷打磨自己的優勢,這一點很重要。
![]() |
日本銀行總裁植田和男左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4月10日,首相官邸) |
持續正視衰老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為焦急而突然開始劇烈運動,或者購買奇怪的返老還童藥物,從感情上來説,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未必能獲得好的結果。不能自暴自棄。即便是一個國家,也應該避免意在一招翻盤的危險賭博。
回想一下,10年前日本銀行下決心推行異次元貨幣寬鬆政策,這是一次試圖使停滯的日本經濟迅速激活的實驗,但其效果眾説紛紜。明確的一點是,這一政策引發了日本銀行持有一半以上國債的異常事態,還被指産生了日元持續貶值和經濟新陳代謝衰退等副作用。也有可能開錯了處方,白白失去了時間。
窮途末路之下的魯莽賭博,有時會付出沉重代價,這也是這個國家的歷史教訓。在金融政策以外的領域,應該大膽推進必要的政策,但一味追求「異次元」也存在危險。不能屈服於一招翻盤的誘惑。只有腳踏實地的改革積累,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金融部次長 石川潤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