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69)日本四川菜之父——陳建民

2015/06/02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就算是在日本,中國菜也非常受歡迎。不管是多麼小的城鎮,都有中國菜館(同時還是拉麵館),在日本人的飲食生活中,中國菜佔據重要位置。我本人也非常喜歡,即使每天都吃中國菜都不會感到厭煩。

      在橫濱唐人街,中國菜分為廣東菜、四川菜和上海菜等種類,但在日本其他地方,中國菜一般全都被視為一個整體。但是,總感覺只有四川菜有些與眾不同。即使是説起廣東菜不能馬上想起其特點的人,如果聽到四川菜,也能立即想起「辛辣、發麻」等感覺。對中國人來説,四川菜在四大中國菜中或許並非最受歡迎,但在日本,或許可以説四川菜是最具影響力的中國菜。

      原因何在呢?其背後有一個推動者。他就是被稱為日本四川菜之父的陳建民。

      陳建民的名字在喜歡烹調的日本人中,應該在很大範圍內廣為人知。雖然僅為一介中國菜廚師,但在日本非常出名,打下了日本四川菜的基礎。

      陳建民1919年生於四川省宜賓一個農民家庭,是10個孩子中最小的,曾在當地的中國菜館打工,之後來到重慶,正式開始學習烹調四川菜。以後,先後在武漢、南京、上海的四川菜館工作,1948年前往台灣地區。之後在香港當廚師,1952年在朋友的邀請下來到日本。

      在日本,曾經招待外務省官員,廚藝大受好評,1958年與台灣地區的朋友一起創辦了「四川飯店」。飯店進行過搬遷,現在陳建民創立的「四川飯店」總店位於東京赤坂。
(※順便補充一下,在日本,○○飯店並非酒店,而是中國菜館的代名詞)

      陳建民在擔任四川飯店廚師的同時,還抽空參加NHK的知名烹飪節目,現場製作了有代表性四川菜(回鍋肉、擔擔麵、
陳建民和陳建一
麻婆豆腐、乾燒蝦仁)等。大概在上世紀70年~80年代的時候,在日本很難買到用於四川菜的食材。因此,陳建民以高麗菜替代了做回鍋肉使用的蒜苗。這是因為高麗菜在日本能輕鬆買到,且價格低廉,同時符合這道菜的調味。而乾燒蝦仁則放入了蕃茄醬,讓味道更加柔和。

        此外,擔擔麵在四川一般沒有湯汁,但為了迎合日本人的吃法,添加了湯汁,可以和汁水一起食用。不怕辣的日本人大有人在,但都承受不了麻辣,因此將口味變得更柔和,讓日本人也能毫不猶豫地食用。

        就像這樣,提供了符合日本人口味的四川菜,同時還積極參加電視節目,這擴大了陳建民的知名度,而且讓四川菜在日本人中不斷浸透。

        其座右銘是「菜餚要充滿愛情。沒有愛情的菜餚是行不通的」。1966年成立了烹調培訓班,在24年裏培養了1萬5000名畢業生。如今,「師從陳建民」的四川菜廚師遍佈日本全國。

        陳建民的兒子陳建一在日本也是知名的四川菜廚師。1990年代曾多次參加富士電視臺播出的傳説中的知名節目——「料理的鐵人」,由此廣為人知。此外,陳建一的兒子建太郎也走上了四川菜廚師的道路,祖孫3代人都在向日本人傳播四川菜。

      四川飯店目前包括加盟店在內,總共有14家。總店就在與我有合作關係的出版社附近,我偶爾去吃午餐,總是人滿為患,不過味道非常可口。

      雖然價格並不便宜,但作為很多商務人士和家庭顧客時常光顧的知名飯店,深受日本人的喜愛。希望到日本旅遊的各位中國朋友,一定要品嚐一下「陳建民發揚光大的四川菜」。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