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 在不久之前,筆者在雜誌上看到一篇報導稱,「日本人6個人裏有1個人是貧困的」,結果深受打擊。心想「誒?怎麼可能」。雖然日本的經濟增長率處於慘不忍睹的局面,但還是很難將「貧困」這種説法和日本聯繫起來。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或許也是這種感覺吧?
那篇報導稱,2012年日本的相對貧困率達到16.1%,創出了歷史新高。相對貧困率指的是收入少於國民收入分佈中間值的一半(2012年為122萬日元),另一方面也存在絕對貧困率的説法。絕對貧困率指的是收入不足以購買維持必要最低限度生活的糧食等必需品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
也就是説,在日本數值較高的相對貧困率表明,與日本整體的收入相比,貧困人口比例較高。在OECD成員國中,日本的相對貧困率僅次於墨西哥、土耳其和美國,排在第4位。
貧困當然不僅限於成年人。日本兒童6人中有1人屬於貧困階層。雖然難以置信,但對於很多孩子來説,可能存在「學校供餐是1天中唯一的飲食」、「暑假結束後前往學校時,身體非常瘦」、「由於家庭崩潰,在小學期間成為無家可歸者,從便利店的垃圾箱中尋找食物」等情況。正如一本名為《Child's poor》(兒童貧困)的書所説,兒童貧困正成為日本的社會現象之一。
與這些問題相關,去年1月,日本頒布了《兒童貧困對策法》這一法律。提出消除兒童貧困、實現教育機會均等、防止新一代陷入貧困連鎖等舉措,但實際情況遲遲沒有改善。
日本存在被稱為生活保護的制度。這屬於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向無法依靠自己力量獨立生活的人提供生活費,而接受這種生活保護制度的家庭數量目前也在創出歷史新高。
從接受生活保護的人員來看,老年人佔整體的近5成,除此之外是殘疾人和傷病人員等。由於整個家庭的7成以上成員屬於「無法參加勞動」的人,他們將生活保護費的一半用在醫療上。由於無法參加勞動,這樣也是迫不得已,但其中也存在年紀輕輕的身體健全者在違規接受補貼,這正在成為社會問題。
日本存在這樣嚴重的貧困問題,中國人對此是否有所了解呢?筆者自身幾乎沒有真實感受。至少在東京,最近幾乎看不到無家可歸者,而且周圍沒有極度貧困的人。
但是,日本人的收入正在不斷下降,即使沒達到貧困的程度,日本人的收入也已在相當長時間裏沒有上漲,這一點不容否認。
今年,日本一橋大學名譽教授森口千晶與法國經濟學家湯瑪士•皮克迪(Thomas Piketty)共同實施的「日本年收入分佈估算」顯示,「日本人年收入在580萬日元~750萬日元的階層相當於日本收入的前5~10%」。在通過報紙報道讀到這條資訊時,筆者曾感覺是不是過少?但據稱自1990年代以後,這個階層佔國民收入的比例正在增加。
此外,報告還表示,日本收入的前1%相當於年收入在1270萬日元以上。筆者感到這個數字也很少。在美國,財富集中於佔全部人口1%的富裕階層手中,但在日本,富裕階層卻在不斷減少,而且整體收入也在減少。
最近到中國出差,切身感受到「有錢人很多」,但訪問日本的中國人看到走在街頭的日本人,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