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108)通過吃咖哩和讀書化解壓力?

2016/04/18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SACHIKO》是1979年日本流行的一首歌曲。當時正處在泡沫經濟期間,但歌詞從開頭起,就意外地令人感到沉重。
       如果數幸福 一隻手的手指都會多餘
       如果數不幸 兩隻手還不夠

   
不知道這種沉重是否反而産生了共鳴,不管怎樣,如果開始數不幸,壓力就會不斷增加。就算不這樣,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活的現代人也都承受著或大或小的壓力。可以説如何化解壓力,是跨越人生的驚濤駭浪的重要關鍵。

    尤其是日本人,存在壓力的人實在很多。由於非常認真的民族秉性等原因,壓力成為一種國民病。

因此,日本的「壓力化解方法研究」從醫學角度到通俗説法,涉及很多方面,最近,日本著名腦科學者提出的「食用咖哩有助於壓力化解」的説法成為了話題。這個新説法在電視節目中被提出。

      對於日本人來説,咖哩飯是非常流行的食物,為何會有助於壓力化解呢?原因據稱是這樣的。

   壓力這種東西産生於血管收縮的狀態。如果血液流動放緩,引發生活方式病等的「活性氧」就將滯留于血液中。

      但是,咖哩中加入的調味品——薑黃能促進血液迴圈,具有消除作為問題根源的活性氧的效果。

   此外,英國也進行了此類試驗。

    在通過智力測驗和智商測試等施加壓力後,將人分為5個小組,分別進行
      (1)讀書
      (2)音樂欣賞
      (3)喝一杯紅茶
      (4)玩電視遊戲
      (5)散步

      6分鐘。據稱這些活動全都有助於化解壓力,但試驗想找出最有效的方式是什麼。

      結果,(1)「讀書」組的心率下降最為明顯。也就是説,在被認為有助於化解壓力的習慣中,讀書最有效果。

      吃咖哩和讀書都是非常貼近生活、而且易於實行的方法。但是,吃咖哩和讀書真的能消除壓力嗎?

   在介紹這個説法的電視節目中,做了下面的試驗。
   首先讓兩名男性在三天裏午餐吃咖哩,之後讀5分鐘喜歡的書。據説壓力的程度能通過測量唾液的氧化度得知,如果超過40mV,就意味著面臨很大的壓力。

   在進行這個試驗之前,兩人的壓力程度分別為69mV和56mV,均明顯超過40mV,顯示壓力巨大。

      經過3天試驗,結果顯示,分別由69mV降至40mV、56mV降至17mV,壓力均有所減輕。

   因存在個人差異,很難一概而論,但如果有時間「數不幸的數量」,或許吃咖哩和讀書更加有益。

  日本人正在採用的壓力化解方法,似乎具有相應的科學根據。

   下面觀察一下某網站發佈的「壓力化解方法排行榜」。

      第5位 吃東西
   在吃東西時,人體會分泌各種快感荷爾蒙,肚子和內心都會得到滿足。

      並列第5位 購物
  這是女性經常採用的壓力化解方法。人類三大慾望之一的物欲將得到滿足。通過買東西這一簡單的行為來化解壓力的方法也很受歡迎。

      第4位 讀書
   在日本,圖書館、漫畫茶館和咖啡店等非常多。利用這些場所,能更好地轉換心情。

      第3位 唱卡拉OK
   卡拉OK是誕生於日本、然後走向全世界的文化之一。聽音樂具備使人精神穩定、消除壓力的作用,這一點廣為人知,但唱歌能進一步提高這種效果,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了這一點。

   作為壓力化解方法,「一人卡拉OK」最近贏得了極大的支援。

      第2位 睡眠
  通過睡覺讓內心和身體得到休息,是所有人都需要、而且有效的壓力化解法。

      不過,如果壓力過大,入睡將變得困難,有時早上會突然醒來。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採取在晚餐前後進行步行、使身體適當疲勞後就寢等措施。日本人經常利用安眠枕、CD和芳香氣味等助眠産品。

      第1位 洗澡
   這是日本人特有的壓力化解法。洗澡具有放鬆身心的效果,這在科學上已得到證明。最為有效的是,對心臟構成的負擔較小、副交感神經得到刺激的半身浴。

   順便補充一下,我堅持進行半身浴,在1年裏瘦了4公斤。

   雖然存在適合一個人的壓力化解法,但還有説法稱,最為重要的是,「無論如何都要適當地生活!」對於日本人來説,這是門檻稍稍有點高的壓力化解法,但一個人感覺到壓力,就意味著生活方式不適合自己。如果不根據自己的情況生活,所有的事情都將變得痛苦,將給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適當地生活,就是「避免違背自己的內心和身體」、「在生活中坦誠地面對自己」。

   開頭引用的歌曲《SACHIKO》緊接著是下面的歌詞。

      SACHIKO 要像自己想的那樣
      SACHIKO 生活下去

    如果數不幸的數量,壓力將不斷增加。要停止這樣做,「要像自己想的那樣生活下去」。這是終極的壓力化解方法。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