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邦富的日本管窺(130)中日兩國需站高望遠,聚焦20年後

2016/12/30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一水之隔的中日兩國今後將成為怎麼樣的鄰里關係?多年以來,這不僅是關心中日兩國問題的人們的關注熱點,也是關心國際外交問題和亞洲前途的人們都會感興趣的重大課題。

 

      早在1998年,當時我就在日本媒體以及中國國內和日本國內的演講中提出了「今後20年中日兩國關係不會好」的觀點,當時我在《アジア覇権の行方》(中文版為《中國:亞洲新霸主》)一書中作了以下描述:「在日本和中國之間肯定會就亞洲的主導權發生糾紛,雖然不知道會是紳士之爭,還是會演變成醜惡的陰謀。不管怎樣,衝突總歸是難以避免的。」

 

      這個觀點曾在中國國內受到部分研究中日關係的專家的質疑,認為我對中日關係的看法過於悲觀。而奇怪的是在日本人們卻沒有對我提出過異議,顯然大家對此是心照不宣的。

 

      幾年後的2001年,中國國內朋友改變了觀點,説:「你有先見之明。」對此,我只能是報以苦笑,就像曾作出地震預報的專家,當他看到自己預測成為事實,烈度巨大的地震真的發生並造成了很多人死傷和經濟損失時,他是絕不會為自己的預測的精準而興高采烈的。

    

      2004年,日本參議院國際問題調查會把我叫去,要我作為參考人,對議員們講述我對中日關係的現狀和將來的分析。我發表的依然是1998年時的觀點,強調中日雙方都要意識以下這個變化,即亞洲迎來了兩強時代,日本一強獨大的局面再不可能維持下去了。

 

      2005年,日本一家叫作平凡社的老牌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講述中日關係的新書,我建議書名定為《日中友好時代結束了!》。不料,出版社方面覺得書名太刺激,將其改成了一個平平凡凡的書名——《日中為何互不理解?》。

 

      我在書中強調説:「現在日中之間出現的各種衝突,皆是時代變化之際該發生而發生的問題,不值得特別驚愕。亞洲結束了一強時代,正要迎來從未體驗過的二強時代。所以時代的變化就以‘日中友好時代結束了’這樣一個形式出現了。」

 

      對於這樣一個時代的變化,我認為:「不需要害怕。日中兩國的國民攜手努力,構築一個和平的兩國關係即可。」

 

      2012年,釣魚島(日本稱「尖閣列島」)事件發生前1個月,我在日本《世界》雜誌發表文章呼籲,如果把中日關係比作一幢大廈的話,1972年按照當時的「建築標準」建成的「中日關係大廈」如今已經老舊了,加之多次受到政治地震和風暴的襲擊,出現了牆壁裂縫、基礎動搖等現象,為了提高其抗震強度,需要施以加固工程。工程項目為?加強人際交流(包括觀光等);?加強軟實力領域的交流;?堅決維護以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紛爭的原則。

 

      2014年12月末,自傳《この日本、愛すればこそ》(尚未有中文名)出版時,我在後記中描述了我對20年後的中日關係的展望:「那是一個互相能夠感受到對方魅力的、和平共存的鄰國關係,即便沒有甜蜜蜜的日中友好這樣一類的語言裝飾也不會發生任何為難的健全的兩國關係。」

 

      馬上就要2017年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也迎來了45週年。我覺得中日兩國國民需要把視線放在20年後的兩國關係這個聚焦點上來看待和處理今天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也許那樣中日兩國才能站得高看得遠,不會被眼前的幾片烏雲遮住了我們的視線。

 

莫邦富 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 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著有《新華僑》、《蛇頭》、《解讀中國全省事典》、《獲得世界市場第一的顧客戰略》等50多部日文著作。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