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眼(156)網路的評語和真實的感知
2017/03/02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某天,同志朋友A先生説,他在東京某地,想找餐廳吃飯。那天晚上,天寒地凍,在新宿街頭都會有一些小哥兒們,為不同的居酒屋和卡拉OK拉客人。好像是,每拉到一桌客人,他們就可以分到那張帳單的分成作為他們的收入。有的拉客小哥是沒有收入的,全都是靠佣金去過這段時間,也有説他們是在時薪之上再有分成,所以收入比其他的兼差都要好,所以才會在寒風凜冽的街頭拉客。
這些拉客的男子,不少都長相不錯,幾乎都可以入 Exile做成員了。那一次,A看了某個小哥的介紹後,見色心起,有點心動。只是,他男朋友P君就即時翻弄他的手機,説:「還是不好了。」
因為,他的朋友檢視了那餐店在網路的風評分數,覺得不值得投放時間。
我們都不相信真人的誠意了。「那小哥用盡心思方法想把他們拉上去,遞上餐牌,好像很誠心誠意了,而我們這一代,會選擇看看網路一些你不知道是什麼人寫的風評,然後覺得那些人因為無償,所以務必是中立公正,然後在我們面前的那些人,就因為我們看到他們的金源金脈,所以説話一定不可信。」朋友如是説。
你看?人類多麼的蠢?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不少的分析都指美國將會再帶領世界進入下一個紀元,就是AI,人工智慧的紀元。很久很久之前,已經有一個笑話,説大家沉迷在網上聊天交友,結果你發現,網端另一個個體,可能只是一條狗。可能再過三兩年,你在網路上看到的風評,是人寫的,還是人工智慧寫的?你根本不會知道,而你也不在乎。為什麼人類會那麼笨,會執迷相信一些沒有照片的臉書戶口,覺得那些人是一個人,一個希望自己可以無底線無差別對人作不負責任的人格謀殺的「戶口」,叫關鍵意見領袖?為什麼大家會相信一些你根本不知道他們是什麼來歷,有什麼經驗的人跟你説,某家餐廳的東西很好吃,一定要去試?十年前,剛回香港工作,找了第一份長工,想跟朋友吃好一點。於是,就在網路尋找了一些食評。當時,有一家大學開設了實習用的酒店,忽地有很多OL好像對這店很有興趣。我問為何?她們説:「在網路很多人寫。」上網一看,咦,真的很不錯的。很多人圖文並茂的加許這家酒店,雖然是實習式的酒店,但服務又好,食物多樣性高之餘又不用搶,於是就去訂位。訂位的時候其實都應該心知不妙。接線的小女生語氣之差,好像人家欠她錢一樣。問幾次日子都是全滿,訂位的日子是一個月之後。然後呢?跟朋友去到,坐下,吃了生蠔,只有鹹腥,是不新鮮的。魚生來來去去都只有兩款,沒有網路中説的多樣性。到所謂主角,當時沒有很多酒店有的長腳蟹,一出場已被那些中年女人大媽全搶光了,很辛苦拿到一條,肉質是霉的。已吃得一肚火,才知道被網上的假評論擺了一道。最可憐的,是回家後,還肚子痛。不知道為什麼。
自此之後,當所有人跟我説「網路説這些東西很好吃」,我都會不屑一顧,説:「算吧啦你,人家收錢做打手你都信?」那個人多數會對我投射不可思義的目光,説:「你不是吧?那些網評怎會是打手?」哈哈哈,怎會是?怎會不是?有商機的地方就有謊言,殺頭的勾當錢夠多自然有人做,你以為真的有很多人像我一樣,介紹食店之前要吃三次嗎?
話説回來,那家酒店的自助餐店,直至現在,仍然客似雲來,耶誕節那天,還加至1200港元(約18000日元)一位呢。為什麼會這樣子?因為,我這種不信網評的人,只是少數。大部份普通人,仍然會覺得網路上的風評,因為公正中立,所以可信。所以,有很多事情,真的不需要太執著。一般人還是沉醉在一般人覺得安全和自我感覺良好的世界就好了。
![]() |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