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175)日本學校的「珍百景」
2017/09/04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日本的社會基本上是自由的。只要沒有犯罪,任何行動都屬於「個人的自由」,並得到允許。……本應該是這樣的。但在最近,看到某大型報紙報道的一個話題,我卻産生了是否果真如此這種疑問。那個話題就是東京的公立高中實施的「真髮證明書」的提出。面對簡直猶如半個世紀前的習慣至今仍大行其道,人們明顯感到吃驚。
説起來,「真髮證明書」到底是什麼呢?
很多公立高中禁止學生燙髮和染髮,但在學生之中,聲稱「這是‘真發’」的情況很多。在日語中説到「真~」,意思是「沒有進行過任何加工~」。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會在學生入學時要求家長提出「頭髮原本就是棕色」、「天生就是捲髮」等申請,然後據此簽發證明書。據稱有些學校甚至要求一併提交幼兒期照片作為證據。
在這個話題被報道後,在社會上引發了巨大反響。觀察網際網路上的評論,很多都是批評性的意見。「真無聊」、「如今還做這樣的事,難以置信」、「告訴學生不要以貌取人是教育的責任」、「這是教師的工作嗎?我感覺還有其他該做的事情」……。
知名人士也參加了討論。教育評論家尾木直樹憤怒地表示,「讓人針對身體提供證明書,明顯是侵犯人權」。同時稱「這是自上而下的單方面的強加於人。成年人應該力爭建立在照顧孩子的同時尊重其人格這種對等關係。」
腦科學者茂木健一郎也迅速作出了反應。在部落格中對高中生寫道,「你們完全沒有錯誤。奇怪的是社會、是東京都立高中」。(摘自《朝日新聞》2017年8月21日)
很久之前,在曾就讀於公立初中的時代,我按照老師的指示,告訴被懷疑燙髮的女生,「燙髮是禁止的」,還告訴提出「為什麼不能留長髮?」等意見的男學生,「老師説,關於長髮的問題,想和你談談」。現在回想起來感到很不好意思。我很後悔,感覺做了非常對不起這兩個人的事情。
之後情況發生改變,我進入了以自由校風而聞名的私立高中,還記得在同班同學中,燙髮自不必説,其中還有女生化淡粧,對於和公立學校的差異感到吃驚。
以真髮證明書為開端,在網民之間,「學校的不可思議」、「學校常有之事」等帖子不斷湧現。換句話説,都是「學校稀奇事」。這再一次令人意識到,不管日本社會如何邁向自由化,只有學校沒有改變,仍是受管理的社會。
與此同時,不把嚴格的規章當回事、享受學生生活的年輕人的姿態非常耀眼。
日本網民的「學校常有之事」、「學校稀奇事」都有哪些呢?至今仍然存在的難以理解的規章。
·小學禁止使用自動鉛筆。
理由據稱包括「自動鉛筆芯掉落會弄髒地板」、「線條很細,對眼睛不好」……,但還是無法認同。
·在小學裏,稱呼男生和女生都在姓氏之後加「san」。
按日本的習慣來説,或許稱呼男孩應該加「君」。此外,用暱稱稱呼也更適合兒童。在小時候,我一直被稱為「明醬」。
·郊遊的零食規定了合計金額。小學生為200日元到300日元(約合人民幣12到18元)左右,初中生是500日元(約合30元)。
在如今這個時代,是否還有能用200日元購買的點心呢?
如果不規定金額,由於家庭環境不同,將産生差異,但在日本的學校,「讓學生以個人常識作出判斷」的事情少之又少。
·不聲不響進行清掃
清掃被認為能磨練內心,據稱很多學校都將大家都討厭的洗手間清掃變成了義務。但是,想像一下學生們不聲不響擦地板的情形,感覺有些恐怖。
·不得將漫畫帶到學校,但允許借給班主任老師。
感覺有些好笑。教師似乎也是看漫畫的一代。
·不可漫無目的地在走廊裏走。
不得在走廊裏徘徊?
·不得隨意將制服的裙子弄短。
這是超級有名的學校規章。如果是嚴格的學校,規定得非常細緻,例如膝上〇㎝屬於違反校規等。
·裙褶必須是24個。不可以是26個。
無法評論。
·離家外出超過3根電線桿的距離必須穿制服。
簡直就是100年前?
·面對教師必須稱呼為〇〇老師。
獲得暱稱,才算是受歡迎的老師。
下面聊聊令人懷念的回憶特輯「學校常有之事」。請大家看看與中國有何不同。
·老師肯定會説的話。
「老師也不是因為想批評你才批評的」
「我不批評你了,把真實情況説出來吧」
(這是真的嗎?)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找學生回答問題,開始環顧教室,大家都拼命裝作在記筆記。
(目光和老師碰到一起,肯定會被點名,這難以理解。長大之後,自己佔到講臺上的時候,仍是想點名目光相接的人。在對回答沒有自信時,最好別讓目光和老師相對)
·在上課時,教師生氣地走向職員室。學生們吵鬧約10分鐘後,班長前去道歉。
(有過,有過!)
·在休息時間玩捉迷藏,捉人者不顧還沒找到、仍在躲藏的人,自己去上課,之後沒被找到的人眼睛瞪著捉人者陸續走進教室。
(有過,有過!)
·作業沒完成時的藉口永遠是 「做完了,但忘在家了」
·上學途中環顧四週,發現一個人也沒有,感到非常害怕
(有過,有過!)
·解答作業習題集,一邊偷偷看答案一邊做,故意答錯幾個問題。
·早上起床後想到「必須上學!」,結果卻是休息日,此時充滿幸福感
·在基準測試中,遇到相同號碼不斷,感到不安
·在拍攝集體照片時,在前排的學生腦袋後伸出手指,作出犄角狀。
全都「有過,有過!」
啊,總感覺非常懷念!
![]() |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 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現在擔任日中友好會館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中國人的頭腦之中》,《中國人的錢包之內》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