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鮮鮮鮮(65)一切為了PO在網上分享

2017/09/27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日本或全球各地都出現許多為了把美麗或驚奇影像PO在網路上分享而活的人,因為想在各種SNS上獲得稱讚,不惜一擲千金去體驗、採購,抓拍照片PO在臉書、LINE、推特、QQ空間、微薄、部落格等分享,借此塑造網路社群裏的一個不同的自己,或許就是炫耀,或是自我宣傳而尋找出路;不少女人常為了PO圖或視訊,最近尤其常透過Instagram軟體(軟體)分享而付出所有,在日本被稱為「Instagram中毒」,在網上等候眾人按讚,為此花費驚人而負債等。

 

 

東京王子飯店的游泳池

     不僅許多人為了PO圖上網而陷入無法克制的狀態,許多企業也認為這樣有商機可趁,因此在設施搞出許多奇幻景象,吸引人潮來拍攝PO圖,透過Instagram分享,宣傳效果絕佳,對提升設施的營業額有很大貢獻;像是東京鐵塔附近的王子飯店,今年夏天在游泳池用色彩鮮艷的LED燈光映照水面,而反射在其中的東京鐵塔,宛如別世界般夢幻;門票雖昂貴,也都賣完,日本全國各地都有人為了想拍這樣的景象而湧到。

 

      最妙的是,擠在游泳池裏的人都因為手裏拿著手機在拍照,沒人游泳;而且今年日本8月、9月都有很多天是20度左右的微寒之日,許多女人也穿上單薄的比基尼泳裝浸泡在冰冷的池水裏拍照,因為Instagram女子死守的原則就是「在泳池邊也臉不能有水滴、頭髮不能濕!」

 

      許多人一旦迷上網路社群分享,生活每個動作都是為了PO圖而活,走到哪都在自拍,為了在SNS上演出名流女人的自己,不惜花費大把銀子去採購名牌服飾等,投宿星級飯店,即使沒錢,也要出國旅行,而且搭乘商務艙,但回程則搭經濟艙等,炫耀自己過著奢侈的生活;不論多勉強的事,也都會努力去達成,只要能收到讓人驚嘆、按讚的效果。

 

      這些照片或視訊的分享,不能玩假的,因為現在影像的畫素都很高,有人雖用數位修圖技術來偽裝自己穿戴限定名牌,但是馬上會被眼尖的網友識破,聲名會掃地而無法復起。

 

      如此Instagram中毒的人,24小時手機都不離身,隨時在檢查自己PO的圖是否有反應,也就是想看到底有多少人肯定自己,在網路社群的評價,變成自己的人生最重要的價值。

 

      非常在乎自己在社群網站裏的評價的人,也就是所謂被束縛而無法脫身的SNS中毒、Instagram中毒者,很多是經濟未必寬裕的人,但為了滿足被按讚、肯定的慾望,只好不斷地投資,不少人把信用卡都刷爆了,還為此舉債,陷入每個月都必須償還相當金額的欠錢狀態;有的人只好去跟父母或朋友求救,但還是無法從網路分享的大黑洞跳脫出來;有的女性已經付出所有一切在網路扮演名流多年,為此沒有真實世界的朋友,也放棄結婚的打算。

 


      因為PO圖而破産或債務纏身的女人不少,被認為是典型的「都會型貧困女子」。但許多人依然無法死心,即使每天餓肚子也要PO自己享受錦衣美食的模樣,而且為此學習、研究各種自拍技術。

 

      許多日本年輕女人對於分享圖片或視訊的要求是很高的,有的人拍了上百張財精選其中一張分享,因為必須是完美而無懈可擊的照片,像在泳池邊拍照,她們都認為反而冷天更好,熱天的話,化好的粧都糊掉了

 

      為了要拍照在網路分享,許多人到了海邊或游泳池邊不游泳,到了迪士尼等遊樂園不遊玩,只顧著拍照或自拍;拍了這些看起來幸福滿點的照片後,在現場看,大都非常疲累,到底是否真的幸福,令人好奇。

 

      在網路分享熱潮背後也有很強烈的商業動機,像有藝人穿了PO出來後,該件服飾就會大賣,而且未必需要是美女,才會讓所有人都躍躍欲試;像是胖妹藝人渡邊直美因為PO了許多有意思的照片,在Instagram有7百多萬追隨者,因此找她代言的廠商很多,拍廣告片的收入驚人;許多年輕男女指望PO圖而能成為網路上流傳的名流,而因此翻身當模特兒或藝人。

 

      不過最近網友越來越嚴格,像發生過為了自拍太可愛的吃冰淇淋照,而最後冰淇淋溶掉了,丟到垃圾箱裏,而遭批判;或是有人在著名的拉麵店等用視訊轉播吃拉麵狀況,但誰看都覺得拉麵因此都膨脹、糊掉了,紛紛批判PO圖的人沒水準等,PO這樣的照片或視訊被貶的一文不值。

 

      在網上分享,常會被認為是令人討厭的炫耀,按讚的同時,也有許多人因此譭謗、中傷,在SNS等分享或被按讚,是否能提高幸福度,很難説,網路氣氛瞬息萬變,網民大舉拍手的下一個瞬間,可能就會一個不小心,招來大批踢館的人,讓人身心受挫,蓄積的名聲可能毀於一旦呢!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