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鮮鮮鮮(66)日本還是大男人的社會嗎?

2017/10/11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日本近年從政策到生活、消費面似乎相當尊重女性,處處都在強調「女性活躍社會」,女性政治家活躍或期待企業提高女性主管比率外,電車還有「女性專用車輛」或許多餐廳、娛樂設施等都還有「仕女日」等,此外也有許多男人請育兒假或街頭也有許多男人照顧孩子讓妻子購物等,女人地位似乎提高不少,但實際狀況呢?我的日本女性友人都抱怨,日本還是封建的男尊女卑社會,只要看過年時,永遠都是女人在忙進忙出,而男人閒著看電視喝酒,就知道日本改變的不多。

 

      日本過去長年被國際認為是大男人社會,至今女性從政人數或女性主管比例,在先進國家中是最低的;但最近幾十年日本社會在改變中,女性也有比華人社會更獲得尊重的部分,像我們是夫妻都工作的雙薪家庭,現在已經成人的孩子入學前都在保育園長大,周邊其他兒童的父親都積極接送孩子,或小、中學時代,父親們也主動出席家長會或賣力主導各種活動,假日也常看到父親們上街買菜,許多丈夫在家也負責打掃廁所浴室等,而且這是2、30年前的事了,在我看來這些日本男人對他們的妻子相當尊重,家庭地位是對等的。

 

      不過我許多日本女性友人都表示,那是在都會的雙薪家庭才如此,鄉下或許多全職主婦家庭則還差很遠呢!跟100年前的日本差不多,尤其丈夫是「九州男兒」更慘,筷子就在餐桌上筷子筒裡,還喊「筷子!筷子!」要妻子把筷子擺好在眼前才開始吃飯。

 

      在九州等男尊女卑概念盛行的地區長大的男人至今還説「我無法忍受女人走在我面前!」「女人在聚餐等不幫忙夾菜、分菜,怎麼能算是女人!」等,而九州女人也很自然認為事事應該要以男人優先,扶持、伺候男人,也因此許多男人調動到九州等,馬上成為福岡美女等的俘虜,就跟當地女人結婚了,認為那樣的女人最理想。

 

      我有許多朋友雖然在工作,或許薪水比丈夫少些,家煮飯、洗衣、打掃等都是她們在做,丈夫的家事「協力」就只有倒垃圾;也有高收入的朋友,依然稱丈夫為「主人」,然後數説「我先生每天上班還得給他準備衣服、襪子等,否則他無法出門!」雖然這跟井上靖寫的百年前的他的母親每天在丈夫出門前都蹲在玄關擦鞋子的鏡頭有點不同,但沒差那麼遠。

 

      也有許多男人在別人面前斥罵妻子或説瞧不起妻子的話,如果遇到有點糾紛要處理時,總説「找妳們的男性主管出來!」女性即使當主管也遭藐視;我自己曾當過台灣報社的東京支局長(辦事處負責人)偶而接到日本企業的男性電話,表示要訂報或在台灣刊登廣告等,想要折扣,一聽是女性接電話,就説「讓妳的上司接電話!」或「妳現在給我送一份報紙過來!」認定女人就是跑腿的底層員工,即使是別的公司的,也隨便呼來喚去。

 


      日本男人基本上還是不會喜歡女人太有能力或有傑出表現,許多男人期待女人能很溫柔地守護著男人,一切以男人為優先,認為這才是聰明、賢慧的女人;雖然許多專家認為這其實是男人自認許多方面不如女人,自動認輸,才會希望女人讓自己,這樣男人就能比較輕鬆地維持大男人的尊嚴。

 

 

     許多年輕的日本女人也體察日本還存在這樣的社會氣氛,因此自動裝傻,明明會的事,還裝成不會、不懂,裝成是聽了男人説之後才知道,拼命點頭説「原來如此!」讓男人享受説「妳怎麼連這也不會!」的優越感,像是聚餐時聽任男人賣弄汽車、紅酒或時事、歷史等知識,男人搞錯也絕對不去糾正。

 

      年輕女人努力稱讚男人,藉著幫男人維持體面,而增加自己在婚姻市場上的競爭力;日本電視上也有許多女藝人是以賣弄、偽裝無知,以「天然癡呆美女」來當自己的賣點,很受歡迎,許多觀眾居然都跟男人一樣相信她們真的是無腦美女,沒有意識到她們是靠裝笨來讓觀眾享有優越感而放鬆的。

 

      曾經將年過卅而未婚無子女的女人命名為「敗犬」的作家酒井順子,最近又創造了新名詞「男尊女子」.就是指出日本社會封建性依然存在,男人希望女人地位還是在自己下面,自年輕女人選擇了去當維持男人體面的「男尊女子」,而讓家庭等各種社會生活圓滿進行,因為男人期待女人處處讓自己,自然會出現配合男人需求的「男尊女子」。

 

      當然也有看法認為現在日本男人壓力實在太大,求生存不易,當然歡迎「男尊女子」讓自己能放輕鬆一下,這也是男人對女人的另一種依賴;不過在女人看來,覺得男人只是期待女人扮演過去乖順的弱者,繼續説「哭是女人才有的特權,也因為這樣女人才不行!」繼續想貶低女人。

 

      日本從1986年開始實施男女雇用機會均等法,其他在制度上也力求男女平等,但四處還是可以看到辦公室裏獨當一面的綜合職的女人率先在倒茶,或大學研究室裏博士班女生倒茶、切水果給碩士班晚輩的男生等,社會觀念與實際跟制度還有差距。

 

      雖説如此,現在的日本跟100年前比起來要好多了,100年前的文獻「為了父母 為了子女(親のため子のため)」(岸邊福男・著)裏面所記載的社會更是大男人到極點,不僅女人不能走在男人前面,還認為妻子在丈夫出門時若問「你要上哪?」「你什麼時候回來?」是極為低俗卑劣的行為,因此遭丈夫甩耳光也不足為奇·;當然現代日本女人不會接受這樣的價值觀,但卻很難擺脫「男人優先」「維持男人體面」「在底邊默默做一切來支撐男人」的傳統模式,而不甘討好大男人的女人,只好跟男人保持距離,因此而不婚的女人也不少。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