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20)梅雨季節請小心食物中毒
2018/06/19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包括東京在內的日本關東地區已進入梅雨季節。中國的中部、南部和台灣等地也有梅雨,而日本則是除了北海道和小笠原諸島外,大部分地區都會在5月至7月迎來梅雨。日語中將梅雨季節開始稱為「梅雨入り(tsuyuiri)」或者「入梅(nyubai)」,結束稱為「梅雨明け(tsuyuake)」。梅雨結束後,真正的夏天就來了。
![]() |
梅雨季節濕度較高、潮濕陰鬱,令人鬱悶。日本的梅雨季會持續40天以上。在這期間,大量應對梅雨的防雨用品(可愛的雨傘和雨具)上市。此外,梅雨季也是全日本各地繡球花盛開的季節。日本很多地方都有知名的繡球花景點,其中神奈川縣鐮倉市的寺院裏的繡球花尤其有名,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在雨季到這裡賞花。
在梅雨期間,偶爾也會有好天氣,日本人自古以來就非常喜歡這種天氣,稱之為「五月晴(satsuki-bare)」。時間是在6月,卻稱為「五月晴」,是因為按農曆來表示季節。梅雨季的雨也有著「五月雨(samidare)」這個特別的叫法。
梅雨既與日本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又是入夏之前植物和蔬菜生長所不可或缺的。
但是,對於很多日本人(尤其是家庭主婦)來説,梅雨季也是令人煩惱的季節。由於高溫多濕,食品容易腐爛變質,發生食物中毒的概率顯著增加。
食物中毒指的是由於吃了被細菌和病毒等感染的食物而出現腹瀉、嘔吐和噁心等症狀,容易發生在梅雨季節。據稱日本每年發生1500起食物中毒,波及約3萬人,如果把輕微症狀也包括在內,那麼可以推算出,全部發生中毒的人數達到這一數字的幾倍。
外面的餐廳等有被曝光發生食物中毒事件,而在日常生活中,則是在家製作的便當導致食物中毒。
在日本,公立小學和初中提供飲食,因此不用自帶便當,但在公立高中、私立小學、初中和高中,則需要帶便當。也有的學校設有食堂,或者校內有出售便當的商店,但基本上都需要自帶。此外,在學校舉行運動會和特別活動時,也需要自帶便當。而便當基本上是由媽媽來做。所以,一到梅雨季節,媽媽們(家庭主婦)就要小心翼翼地避免便當變質。
![]() |
在梅雨季節,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肉和魚等食材要充分加熱。在將前一晚的菜餚放進便當盒的時候,要重新加熱。日本人的便當中經常會放厚蛋燒,這也要充分加熱。此外,加熱過的食品一定要冷卻後再放進便當盒。
·要去掉食物中的液體之後再放進便當盒。肉類的醬汁、醬油和調味汁等汁液容易變質,所以要全部去掉。
·食物全都要經過烹調。在日本,有的人會直接將火腿、日式魚糕和生蔬菜放入便當裏,但梅雨季節應避免這樣做。
·為了殺菌,可以在米飯裏加上醋再放進便當盒。此外,米飯中間可以放些梅乾。放梅乾的便當和日本國旗「日之丸」一樣是紅白配色,在日本被稱為「日之丸便當」。此外,還要給便當蓋上市面上賣的抗菌保鮮膜。
·在便當盒上放上冰袋,在攜帶時也要放在涼爽的地方保管。
很多日本媽媽一到梅雨季節,就要費心貫徹這些做法,以防止食物中毒。
我好幾回聽到第一次來日本的中國北方人説,「沒想到日本濕度這麼高」。的確,日本非常潮濕,尤其是夏季,由於氣溫也升高,外國人可能很難適應。但是,如前文所述,梅雨對日本的氣候來説是不可或缺的。很多日本人在生活中開動腦筋、想方設法熬過鬱悶的梅雨季,盼望著夏天的到來。
![]() |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中國精英嚮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