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邦富的日本管窺 (220)日中關係迎來國家利益為重的新時代--寫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中國前夜
2018/10/19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應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10月25日至27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海內外媒體都強調了以下的這個事實:這是自2011年12月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彥訪華以來,日本首相時隔約7年對中國的正式訪問(除參加國際會議之外)。
眾所週知,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彥訪華之後的第2年即2012年,中日兩國圍繞著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處於嚴重對立狀態,兩國關係甚至一度危急到有陷入擦槍走火可能的危險境地。
日中之間按理説一衣帶水,近在咫尺。然而,日本首相花了7年時間才終於得以渡海去正式訪問中國,可見那一衣帶水的海實際上是有著不短距離的。
中日兩國的關係惡化,應該説是從1995年開始的。當時,石原慎太郎曾在媒體上毫不顧忌地叫嚷:「封死中國!」這類過激言論在日本迅速擴散,日本社會逐漸出現嚴重的右轉傾向。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在1998年就通過演講、出版等方法,提出了「今後20年中日兩國關係不會好」的觀點。
當時我在《アジア覇権の行方》(中文版為《中國:亞洲新霸主》)一書中作了以下描述:「在日本和中國之間肯定會就亞洲的主導權發生糾紛,雖然不知道會是紳士之爭,還是會演變成醜惡的陰謀。不管怎樣,衝突總歸是難以避免的。」
2004年,日本參議院國際問題調查會把我叫去,要我作為參考人,向議員們講述我對中日關係的現狀和將來的分析。
我發表的依然是1998年時的觀點,強調中日雙方都要意識以下這個變化,即亞洲迎來了兩強時代,日本一強獨大的局面再不可能維持下去了。
2005年,日本一家叫作平凡社的老牌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講述中日關係的新書,我建議書名定為《日中友好時代結束了!》。不料,出版社方面覺得書名太刺激,將其改為一個平平凡凡的書名——《日中為何互不理解?》。
我在書中強調説:「現在日中之間出現的各種衝突,皆是時代變化之際該發生而發生的問題,不值得特別驚愕。亞洲結束了一強時代,正要迎來從未體驗過的二強時代。所以時代的變化就以‘日中友好時代結束了’這樣一個形式出現了。」
對於這樣一個時代的變化,我認為:「不需要害怕。日中兩國的國民攜手努力,構築一個和平的兩國關係即可。」
2012年,釣魚島事件發生前1個月,我在日本《世界》雜誌發表文章呼籲,如果把中日關係比作一幢大廈的話,1972年按照當時的「建築標準」建成的「中日關係大廈」如今已經老舊,加之多次受到政治地震和風暴的襲擊,出現了牆壁裂縫、基礎動搖等現象,為了提高其抗震強度,需要施以加固工程。工程項目為?加強人際交流(包括觀光等);?加強軟實力領域的交流;?堅決維護以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紛爭的原則。
這期雜誌上市後沒幾天,圍繞著釣魚島的衝突就發生了。這篇文章有點像地震發生前幾分鐘的預警那樣。
令人欣慰的是,在分分秒秒都有可能發生擦槍走火危險的緊急時刻,中日兩國的軍方都保持住了冷靜。
比如,常駐沖繩的某海上自衛隊的高級將領説,在東海上空和海上,日中之間現在處於一種緊張的高原狀態。也就是説,從緊張的等級來講是一種高級別的,但從趨勢上講,日中雙方都想維持住平穩狀態,不想擦槍走火引起兩國的重大軍事衝突。
2016年9月29日,中國駐日大使館在東京舉辦慶祝國慶宴會。在宴會廳裏,我碰到任防衛大學校長的老朋友國分良成。談到中日關係時,他説:「日中之間必須要維持住和平狀態,一旦發生衝突,會不可收拾。沒有了和平就什麼都沒有了。」
當時,中國的環球時報也發表社評《「冷和平」的中日不可朝「冷戰」走》,指出:「中日關係如今很糟糕,而且接下來的趨勢也不容樂觀。兩國實際上已處於‘冷和平’狀態,當務之急是要努力防止雙方關係滑向冷戰。」
社評還強調:「中日兩國都應當有‘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打第一槍’的堅決自我約束,這須是誰都不突破的紅線。」「中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友好時代中短期內不太可能回來了,雙方要面對現實,先維持住‘冷和平’,然後為再一次關係正常化創造條件。不朝冷戰走恐怕是雙方社會的共同意願」。
顯然這裡説的冷和平不是真和平,僅僅是一種緊張局勢的高原狀態。中日之間在軍事、外交上的對峙和較量,今後還會持續下去。確實如環球時報社評所説:「怎樣在這樣的背景下保持冷靜,不發生擦槍走火事件,成了考驗中日兩國政府和軍方智慧的重大課題。」
令人欣慰的是,中日兩國政府和軍方的智慧經受住了考驗,避免了擦槍走火走向軍事衝突的惡性事件的發生。
那一年我也在媒體上指出,「我覺得中日兩國國民需要把視線放在20年後的兩國關係這個聚焦點上來看待和處理今天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也許那樣中日兩國才能站得高看得遠,不會被眼前的幾片烏雲遮住了我們的視線。」
對於20年後的中日兩國關係,我曾在2014年出版的自傳《この日本、愛すればこそ》(尚未有中文名)的後記中有過描述:「那是一個互相能夠感受到對方魅力的、和平共存的鄰國關係,即便沒有甜蜜蜜的日中友好這樣一類的語言裝飾也不會發生任何為難的健全的兩國關係。」
守得雲開見月明。安倍首相終於實現了上任6年以來的第一次對華正式訪問。同時也可以説,這次訪華也為習近平國家主席明年回訪日本鋪平了道路。這也是媒體輿論普遍認為這些訪問將「開創中日合作的新時代」的緣故。
但是,與此同時,日本的軍事力量依然我行我素地出現在南海,中國的海警公務船艦照舊當仁不讓地進入釣魚島12海浬海域內巡邏。 以前常會刻意演示的所謂的友好場面並沒有出現,該批評對方的,雙方依舊言辭嚴厲地批評;該合作共進的,雙方也不遑多讓。比如對中國推進的一帶一路合作項目,日本明顯地放棄了原先的對抗態度,準備積極尋找和中國在第三國合作的途徑了。
所以,可以這麼斷言,中日將會迎來的合作新時代有著以下特點,它是基於雙方的國家利益而構築起來的,內容嶄新,不同以往,值得期待,可以持續。
![]() |
莫邦富 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