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邦富的日本管窺(219)他讓更多的醫藥發明走向市場--訪東京大學醫療創新前沿事業負責人木村廣道
2018/10/12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不久之前,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揭曉,美國的詹姆斯·阿利森(James P.Allison)和日本免疫學家、京都大學特別教授本庶佑,因發現抑制負向免疫調節的「新型癌症療法」得獎。媒體報道説:「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人連續獲得諾貝爾獎,本庶是第26位。」
還有人指出,今年的諾貝爾三大獎,都有「被生物學帶著節奏走」的傾向,由此可以窺見當代前沿學科一斑。
顯然現代生物學成了人見人愛的香餑餑。日本政府這幾年也在忙於建立醫療特區,甚至於想把先進的醫療技術培育為日本經濟對外出口的支柱産業。
![]() |
在東京大學附近一棟並不起眼的大樓裏,有一間掛著小小的公司牌子的辦公室。東京大學研究所特任教授木村廣道不上課的日子就在這裡辦公。看著木村那副好好先生模樣的笑臉,人們也許往往會忘記他曾經征戰商場的輝煌經歷,要知道他曾在好幾家享譽世界的醫藥跨國企業當過多年日本法人總裁!
2002年,他的母校・東京大學看中他的這些輝煌的商界經歷,特地聘請他回東大研究所藥學系當大學教授,希望他能挑起讓東大的科技發明更好地走向商品化世界的重擔。
於是,木村擔任起負責推動東大醫療創新前沿事業負責人,醫療産業創新機構理事長等重要職務,還掌管著東大的一些投資基金管理工作。
不過,木村並沒有滿足這樣的工作,他還想多做些自己喜歡做的工作,於是就創立了眼下這家主投醫藥系創業型企業的投資基金。
投資基金分2期。第一期投資資金為27億日元,投資給8家公司,以基礎研究、新藥研發、臨床及非臨床試驗、市場調研型企業為主,投資成績5勝3敗,原始資金翻了多倍。木村為此很自豪:「我的這個投資成績很不錯,為培育創業型企業做出了貢獻。」
因為投資成績斐然,於是又開始第2期投資基金的運用。這次基金規模達到71億日元,投給以新藥研發為主的15家創業型企業。
細細查閱木村率領的基金所投的企業就可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除了新藥研髮型企業外,他還很關注醫藥領域的市場服務型企業。比如,在第1期投資企業中,有一家企業專門調查藥房收到的處方內容,由此來及時掌握市場對新藥的真實需求。這類服務顯然很受新藥研發公司的歡迎。
1950年出生的木村談到他現在的工作時覺得非常滿意:「我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以前我在跨國公司工作時,從事的是1×N倍的工作。而現在的工作特點是0→N倍。從零開始創辦企業,然後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其發展成為一個産業,你看,這多有刺激!多有成就感!基金的合同要求我必須保證能工作到2024年,所以,我還得學習,還得努力,還不能告老回鄉,安度晚年。」
也許正因為他具有這樣的意識,所以聽到我問起有沒有興趣和中國企業、投資基金一起合作時,他立即回答:「歡迎,沒問題。」
但他也尖銳地指出:「找到一家需要錢的企業還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找到一個將領型人物來管理我們投資的公司卻很不容易。我們需要能吸收到這樣的人物,由他來率領團隊衝鋒陷陣。因此,我們風格就是只要是我們投資的,我們就會派人去管理這家公司。」
喜歡開手動排檔的汽車,做別人不做的事,追求奇想天外的獨創性,「只要公司尚存,我就繼續我現在的工作」。笑瞇瞇地講述著這些話時的木村,使我想起了曹操寫下的名句:「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這是一次令人忘記了年齡的採訪。
![]() |
莫邦富 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