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238)被流放日本古代敗將,為何能幸福地享受人生

2018/12/17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人們的壽命正越來越長,這在中國和日本都一樣。想到很多因受饑餓困擾而夭折的發展中國家的兒童,我感覺充滿了歉疚的心情,但壽命得到延長本身當然是件非常好的事情。

 

      我經常在本專欄中提到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健康而幸福地度過漫長的人生。如果退休後的人生持續20年以上,「第二人生」的活法足以成為決定人生的重要主題。

 

    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接觸到了一個有趣的資訊。那就是,在日本古代被稱為「決定天下歸屬」的「關原之戰」中,屬於落敗一方副大將的宇喜多秀家為何能活到84歲的「長壽的秘密」。而且,不僅僅是長壽。秀家直到最後都在健康且幸福地享受人生。

在八丈島的宇喜多秀家坐像(右邊)。左邊是他的夫人豪姬的像       

 

      宇喜多秀家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呢?他是豐臣秀吉時代九州強有力的大名,年紀輕輕就成為五大老之一,同時還是秀吉的養子,長相也是一表人才。可以説簡直是那個時代的超級明星。

 

      使他的人生發生完全改變的正是豐臣秀吉的去世和之後發生的「關原之戰」。秀家作為西軍副大將領導豐臣一方,但敗給德川家康擔任總大將的東軍。當然,死罪無法避免,但由於諸多原因,他逃過死罪,被流放到名為八丈島的遙遠偏僻的小島上。

 

    當時,秀家只有34歲,他在八丈島上作為流放者生活了約50年時間,在84歲時去世。

 

    如今另當別論,那個時代的平均壽命只有大約40~50歲,84歲是令人吃驚的長壽。同時,與華麗的前半生相比,秀家的後半生以食物也不充裕的流放者身份過著艱苦的生活。關於他在這種情況下為何還能獲得健康長壽,近年來得到廣泛的研究。

 

      由此得出的是值得我們現代人參考的若干指針,下面加以介紹:


      1) 具有樂觀態度。

 

      在對人類生活構成壓力的原因中,「環境的變化」是最為嚴重的。換工作、轉校、結婚和離婚都是環境的變化。如果應對不當,將弄壞身體,甚至誘發抑鬱症。

 

    以宇喜多秀家為例,他的前半生不折不扣的受到了天下霸主豐臣秀吉的恩寵,作為年輕有為的大名,享盡榮華富貴。

 

    34歲時在戰爭中失敗,作為罪人被流放到被稱為「連鳥都不願飛過」的「大地盡頭」——八丈島。

 

      雖然沒有比這更顯著的環境劇變,但要問為何秀家沒有在壓力面前倒下,首先是他花了很長時間才從「天國」走到「地獄」。

 

      提到流放孤島,人們往往認為是從本土的港口乘船最多二天或三天就能到達的地方,但那是1600年。由於潮流和天氣的關係,從古代江戶(東京)到八丈島,途中必須在很多島嶼停留。以秀家為例,據説花費了四個月這一漫長時間才抵達八丈島。

 

      在這四個月之間,秀家對於氣候(從溫暖的本土到屬於颱風通道的八丈島)、食物(從豪華的菜餚到以蔬菜和曬乾的食品為中心的樸素飲食)和住所(從巨大的城池到簡陋小屋)的劇變,一點點開始適應。也就是説,與其説突然遭遇環境的劇變,不如説是利用漫長時間逐步加以適應。

 

      此外,在接觸到島嶼的美麗風景、與人們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他似乎開始形成樂觀態度。

 

      秀家似乎開始認為,像前半生那樣每天面臨重壓、精神緊繃的日子已經令人厭煩,今後要過適合自己的慢節奏人生。

 

      也就是説秀家積極接受了流放于孤島這種殘酷的人生。

 

      2)吃粗糧,心平氣和

 

    在八丈島,即便如今,活到80、90歲的人也並不少見。在當地人眼裏,長壽必須達到「100歲」,達不到這一水準都不能算長壽。

  

      原因何在呢?

八丈島特産蔬菜明日葉的園地

  

      能夠想像的原因是島上的飲食生活。新鮮的魚很多,營養價值高的海藻類也很豐富。此外,八丈島特産「明日葉」也被視為島民健康長壽的原因。明日葉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在秀家被流放的當時就被視為滋養健體的藥草。

 

    作為流放者的秀家為了獲得每天的飲食,在島上釣魚,同時耕田種植明日葉等蔬菜。

 

      雖然都是粗食,但吃到了有利於身體健康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每天過著心平氣和的日子。

 

      順便説一下,八丈島還有溫泉,可以想像秀家或許也在溫泉中讓心身獲得煥然一新的機會。

 

      3)笑著生活。

 

    任何人都希望心平氣和地生活。但卻很難拋棄「煩惱」,因此每天會遇到各種糾葛。

 

    如果是像秀家那樣的情形,一般給人的印象或許會是被千仇萬恨所折磨,對命運感到悲觀,最後在流放地痛苦地死去。

 

    然而,他決定完全忘掉過去的事情,作為默默無聞的「島上居民」生活下去。秀家向島民教授文字,借此換取農作物。他還與島民們親密交往,每天都笑著生活。

 

      順便説一下,當時他被認為是超級美男子。據説,在被流放到八丈島之初,有約100名島上的姑娘為了看他一眼,都聚集到小屋的周圍。簡直堪稱那個時代的偶像。

 

    就這樣,秀家直到最後都和島上的人快樂地生活,最後在去朋友家的途中去世。

 

    秀家作為流放者的生活能給現代人帶來參考的地方確實很多。在被流放孤島的數年後,當時的德川幕府發來通知,表示讓他「返回本土,重振宇喜多家族」。但秀家斬釘截鐵的拒絕了。

 

      據稱,他當時説「我是在戰鬥中失敗的敗軍之將。事到如今,不打算侍奉德川」。

 

    在人生達到80年乃至90年的時代,如何渡過第二人生,是重大的課題。希望充分學習宇喜多秀家的第二人生的活法。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現在擔任日中友好會館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中國人的頭腦之中》,《中國人的錢包之內》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