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67)聊聊日本的導盲犬
2019/05/28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在東京坐地鐵時,會非常偶然地看到導盲犬,差不多1年一兩次。碰到導盲犬時我會忍不住仔細觀察。雖然覺得盯著看對導盲犬的使用者不太禮貌,但因為很少見而且自己喜歡狗,我會觀察導盲犬的動作和表情。
![]() |
顧名思義,導盲犬是一種幫助眼睛看不到或看不清的人自由外出的工作犬。它們帶領使用者避開障礙物、讓他們知道前方有地面落差和臺階,幫助他們安全地在路上行走。導盲犬在日本《道路交通法》和《身體障礙者輔助犬法》等法律中得到認可,可以和視力障礙人士一起乘坐電車和巴士等交通工具,進入餐廳和超市等各種場所。
日本的導盲犬有著很長的歷史。
導盲犬最初被介紹到日本是在1938年美國人帶著導盲犬訪日的時候。1939年,在德國受過訓練的4隻導盲犬來到日本。後來在1967年,日本導盲犬協會成立,日本正式開始培育和使用導盲犬。
我上大學之前幾乎沒見過導盲犬。但我記得,大概在我進入大學的時候,當時皇室的清子公主(現在的上皇的獨生女、德仁天皇的妹妹,婚後改名黑田清子)表示「將來希望從事訓練導盲犬的工作」,因此受到關注。不過,從普遍意義上講,要問關於導盲犬的正確知識是否在整個日本普及,答案是沒有。我想應該只有極少部分人對導盲犬有正確的認識。
雖然數據有點舊,但關西導盲犬協會2014年3月的數據顯示,日本約有38萬名視力障礙人士。其中,使用導盲犬的人僅為約1000人。這一數字與歐美相比非常非常少。在世界範圍內,使用導盲犬最多的是英國,其次是美國、澳大利亞和法國。亞洲國家總體上比較少。
日本導盲犬協會的網站顯示,在日本使用導盲犬均為免費出借。使用者只要支付狗糧等與飼養普通狗狗基本相同的費用即可租用導盲犬。使用前需要和導盲犬一起接受為期4周的訓練,確認彼此是否合拍,在充分熟悉如何與之相處後再開始使用。
![]() |
接受乘輕軌電車訓練的導盲犬 |
另一方面,關於導盲犬的培訓,有望成為導盲犬的狗狗要在1歲之後進入訓練中心接受嚴格訓練,通過3次測試才能成為導盲犬。選拔非常嚴格,合格率僅為整體的3~4成。
能成為導盲犬的犬種有限,一般是選擇適應性強的拉布拉多和金毛等。我在地鐵上看到的導盲犬也全都是拉布拉多。
關於這個犬種,我想起《再見了,可魯》(石黑謙吾著、秋元良平攝影,電影版為《導盲犬小Q》)這本書。書中描寫了真實存在的導盲犬可魯(小Q)的一生,被改編為電視劇和電影,非常受歡迎。接受小Q幫助的男性表示「和小Q一起生活,才過得像個人」,再加上它的可愛舉動,令很多日本人流下感動的淚水。
這本書也被翻譯成中文在中國出版,在書店大量銷售,應該有很多人還記得吧。我覺得隨著這部作品的走紅,導盲犬的珍貴性和它們給視力障礙人士提供的幫助開始在社會上廣泛傳播。
我本人沒在中國見過在導盲犬陪同下出行的人,但願今後中國需要導盲犬的人能多加使用。
![]() |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中國精英嚮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