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260)《三國志》稱古代日本人能活100歲!為什麼呢?
2019/06/10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我非常喜歡中國的古裝劇,在觀看這類電視劇的時候也一直在想。
——在那個時代,日本人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在我特別喜歡的《瑯琊榜》的時代,日本是繩文和彌生時代。而《羋月傳》、《三國演義》和《趙氏孤兒》之時的日本則是彌生時代。電視劇描寫了複雜的政治鬥爭、華麗的宮廷生活、男性們的領導權之爭、奢華美麗的宮廷女性們的權利鬥爭以及高水準的文化等。但在那些時代,日本人仍住在被稱為「豎穴式住宅」的古老建築裏,剛剛從狩獵生活進入通過農耕來維持生活的時代,一想到這一點,就再次體會到中國4千年歷史的悠久。
在最近,我通過日本的某電視節目,了解到了日本古代、尤其是彌生時代人們的生活。感覺非同尋常。
日本人在學校裏學習本國歷史之際,當然是從古代史開始。眾所週知,在中國史書《三國志》中的《魏志倭人傳》裏,「日本」首次登場,當時由名叫卑彌呼的女王統治。
日本人通過閱讀中國史書,了解到日本的起源,但是,讀過《魏志倭人傳》的日本人並不多。
《魏志倭人傳》描述了當時的「倭人」、也就是日本人的生活習俗,還有動植物的情形等,但令人感興趣的是,即使從現代醫學來看,他們也過著非常健康的生活。
據稱,在《魏志倭人傳》所描寫的當時的日本,也就是按後來的日本史來説屬於「彌生時代」的日本,人都非常長壽,甚至有人活到100歲,而且80歲、90歲也不在少數。(原文:其人壽考,或百年,或八九十年)。
這是驚人的數字。據稱在彌生時代之前的繩文時代,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男女都僅為14.6歲,即使長壽,也只有31歲左右,相比起來,那是難以想像的長壽。隨後的飛鳥和奈良時代為28~33歲,而平安時代為30歲。
彌生人為何如此長壽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飲食生活。
《魏志倭人傳》有下面的描述。
「倭國(也就是日本)土地溫暖,冬夏也吃生蔬菜。全都光著腳」(原文:倭地溫暖,冬夏食生菜,皆徒跣)
彌生時代的人大量食用當季蔬菜,這在後來的研究中也被得知。他們全年都大量食用生的蔬菜。而且是應季的蔬菜。在現代,我們在一年中都能吃到所有想吃的食材,但據説應季食材的營養價值要高出2倍。
那麼,在無法獲得蔬菜的時期,即從秋季到冬季要怎麼辦呢?
據説是吃堅果。其中就有橡果。彌生人經常吃橡果,搗碎做成類似餅乾餅的形狀食用。
據説橡果營養價值非常高。由炭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構成,富含氨基酸、維生素A和C。據稱橡果的「烏頭酸(Aconitic acid)」成分具有促進體內積累的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凈化和排放的排毒效果。
![]() |
彌生時代的飲食的例子(照片提供:指宿市考古博物館「時遊館COOはしむれ」) |
橡果的保健效果在現代也受到關注。在現代,據説可以製成粉末狀,做成橡果咖啡、橡果豆腐、橡果餅和橡果丸子等食用。
被認為是彌生人主食的「紅米」的效果也不容忽視。紅米是野生稻,與現代的白米相比,植物纖維達到8倍。紅米的紅色素是「丹寧」,具有突出的抗氧化作用。具有抑制引發各種疾病和老化的活性氧的功能,對防止老化發揮效果,具有預防癌症和生活習慣病的作用。
要問彌生人的起源,當然是從大陸渡海而來的人。據稱,春秋戰國時代為逃避戰禍而來到這裡的難民們用了100多年時間融入當地生活。他們也被視為日本人的祖先。
當然,彌生人的飲食生活與中國文化具有密切的聯繫,桃和野豬或許是代表性例子。
據稱日本的豬是由中國的豬和日本的野豬雜交而成,原型是野豬。這種野豬還有牛肉和現代的豬肉相比,肥肉和瘦肉的熱量都很低,維生素和優質蛋白質豐富,同時也很硬,需要充分咀嚼。
根據現代醫學,咀嚼具有各種保健效果。激活大腦、激發胃腸的功能、幫助消化的效果值得期待。
由於充分咀嚼較硬的野豬肉,下顎的骨格也變得堅固,彌生人有可能比現代人更加健康。
據稱桃子從中國傳到日本也可能恰好是在那個時期。面對中國各位讀者談論這些可能會被認為是「班門弄斧」,但還是要説,桃子對身心産生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桃子被認為具有神奇力量,似乎在施巫術的場面也被使用。這一點在科學上也得到證明,桃子具有改善血液迴圈的效果,還被用於中藥。桃葉對於痱子等皮膚疾患具有療效,桃的香氣能夠讓精神放鬆,使心情平靜。
《魏志倭人傳》還有很多其他令人感興趣的記述,例如
婦人不淫,不妒忌。
不盜竊,少諍訟。
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心情保持安詳,而且沒有紛爭,這樣一來,長壽也就不難理解。
如果能夠穿越,或許到彌生時代看一看也不錯。
![]() |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現在擔任日中友好會館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中國人的頭腦之中》,《中國人的錢包之內》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