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67)方言是否正在逐漸消失?

2019/07/30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我從在上海生活的朋友口中聽到了發人深思的事情。這位朋友的孩子在上海市內的國際學校上小學,不會説上海話。

 

      朋友夫妻都是上海人,只有夫妻倆的時候,大多是説上海話,但和孩子在一起時就用普通話交流。由於孩子不會説上海話,只能選擇三個人都會的普通話。

 

      我問「國際學校裏是説英語吧?為什麼在家不説上海話呢?」朋友回答説,「在學校使用的是英語和普通話。老師不會説上海話。所以一開始就沒教孩子説上海話。現在越來越多的上海小學生不會説上海話,或者説得不怎麼好」。

 

      朋友告訴我,並不是國際學校情況特殊,近來在上海的中小學,不會説上海話的老師都在增加。這是因為很多老師來自其他城市,不是上海人。

 

      朋友表示,「想當小學和初中老師的上海本地人在減少。對學校來説,來自學生家長的壓力很大,其中還有一些挑剔多事的家長。中小學老師工資不怎麼高,工作時間也長。所以想當學校老師的上海人正在減少」

 

      聽了朋友的話,我心想「原來如此」。在日本,學校老師這個職業也逐漸受到冷落。老師不是當地人的情況也在增加。

 

      此外,我還對方言減少這一點産生了興趣。我感覺在上海的公司裏説上海話的人仍然很多,而在餐廳之類的地方,只有説普通話店員才能聽懂。在公共場合,用普通話交流的機會正在增加。這是因為來自上海之外的人口越來越多。

 

      在方言減少這一點上,日本也存在類似傾向。日本也有各種各樣的方言。特別是青森縣和秋田縣等日本東北地區、九州地區、沖繩縣等地,有很多與標準語(相當於普通話)完全不同的方言,但在這些地方生活的年輕人也逐漸不怎麼説方言。

 


      日本的原因不在於外來人口增加,更多是電視和網際網路的影響。在日本的公共場合,原本就主要使用標準語。老人不管到哪都説方言,但四五十歲的人逐漸不説方言,他們的孩子不管在學校還是其他地方,都不説方言。

 

      我高中畢業後開始到東京生活,在東京説標準語,只在回鄉探親時説方言,過著「雙重語言」的生活。回老家的電車裏有很多老鄉,聽到他們説方言,自己也能自然而然地切換為方言。

 

      但過了25歲以後,我在回鄉電車裏不怎麼能聽到方言,即使回到自己家,我也不説方言了。我想靠近東京、方言並不明顯的關東各縣的人大概也是類似情況吧。從那時到現在又過了幾十年,如今我已經完全不説家鄉的方言了。

 

      中國的方言數量更多,在同一個省、同一個市和縣當中也有很多方言,遠多於日本。儘管如此,我感覺即使是幅員遼闊的中國,年輕人也在邁向均質化,説方言的機會或許也在逐漸減少。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中國精英嚮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