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99)冬日來一份熱騰騰的關東煮
2020/01/14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寒冬時節,日本人通常會吃火鍋來暖身。日本大型食品廠商紀文的主頁顯示,在日本人喜歡的火鍋類料理排行榜上,2019年和2018年位居榜首的均為「關東煮」(2019年的排名為壽喜鍋第二、泡菜鍋第三、什錦鍋第四、涮涮鍋第五)。據該公司表示,關東煮自1997年以來一直蟬聯榜首,可以稱得上是日本人最喜歡的火鍋。
![]() |
日本便利店賣的關東煮 |
關東煮以蛋白質豐富、價格便宜的食材為主,作為任何人都能輕鬆吃到的大眾料理,受到日本人的青睞。現在仍有很多人在家中烹製關東煮,或者到關東煮店去吃,或者到便利店買著吃。關東煮在中國大陸和台灣的便利店很常見,也出現在日本料理店的菜品中,估計很多中國人都吃過。
所謂「關東煮」,就是在用鰹魚乾等熬製的湯底中加入醬油、日式甜料酒等調味品,然後在湯汁中放入數種被稱為關東煮材料的食材一起煮製而成。
關東煮的起源十分古老,可以追溯到室町時代(西元1336~1573年)。其名稱來源於室町時代 「豆腐田樂」(醬烤豆腐串)的鄭重説法「御田」,後來演變成平假名「おでん」(音為「Oden」,御田的日語發音)。原本是在賞櫻等活動時吃,到了江戶時代(1603~1868年),也能在路邊攤吃到魔芋做的關東煮了。
從明治時代(1868~1912年)、大正時代(1912~1926年)到昭和(1926~1989年)初期,Oden一直是在路邊攤吃的快餐,原本是關東地區的小吃,後來普及到日本各地。現在大阪等地仍以日語漢字把Oden叫做「關東煮」,原因就在於關東是其發源地。中國大陸和台灣的便利店也多稱之為關東煮。台灣有一種類似的街頭小吃叫「黑輪」,據説是因閩南語中「黑輪」與關東煮的日語發音相近而得名。
關東煮成為日本人家庭餐桌上的食物是在二戰以後。由於關東煮的路邊攤越來越少,人們開始在家做。1968年,日本S&B食品公司推出了「關東煮底料」。有了這個,做關東煮時就不用自己熬製湯底,因而更加簡單方便。
據紀文公司介紹,最受歡迎的關東煮食材依次為蘿蔔、雞蛋、牛筋、魔芋、魚丸。在幾家新聞網站上搜索一下,排名幾乎一樣,尤其是前兩名,基本雷打不動。我自己也是每次必買蘿蔔和雞蛋,這兩樣大概是日本人最喜歡的關東煮食材了。
如果長期生活在東京,會覺得東京的便利店和關東煮店出售的是一般的關東煮,其實日本各地都有獨具地方特色的關東煮。比如,札幌、秋田、仙台、靜岡、名古屋、京都、大阪、博多、沖繩等,各種風味不一而足。
![]() |
靜岡風味的關東煮 |
其中,最有名的是靜岡風味的關東煮。靜岡關東煮是用濃口醬油、牛筋等熬製湯底,然後放入用竹籤穿好的食材煮製而成。特點是湯汁顏色很深,近乎烏黑。這在靜岡縣是常見小吃,很多人從小就吃,但出了靜岡就吃不到了,所以很多日本人都沒有品嚐過。
不過,自去年秋季起,一條「便利店的關東煮會有消失的一天嗎」的新聞傳播開來。便利店的關東煮可能會消失的原因是,各種食材的煮製時間長短不一,逐一查看頗費工夫。而且食材的種類較多,即使是種類少的店舖也有20種左右。如今,日本便利店的店員以外國人為主,要管理和查看20種食材並非易事。而且,還存在人手不足和衛生方面的問題,因此已開始有店舖停售關東煮。
在寒冷的冬日,很多日本人都想吃關東煮驅寒,但由於少子化的原因,在家做關東煮的人越來越少。而在便利店,獨自一人也能根據喜好購買所需分量,其存在非常珍貴,只是這種方便很難説將來能一直持續下去。
![]() |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中國精英嚮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