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眼(305)日本2020年的抗疫戰爭
2020/02/20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面對武漢肺炎,我相信最不快樂的,應是日本北海道新冠町的住民。現在傳媒用的那個官方譯名,叫「新冠肺炎」,是不是對那個寧靜小町的村民,有點不公平?
面對病毒,似乎某程度上,人人平等。感覺好像是不論你住在那兒,什麼國籍,都有機會中招,都有機會會死。
而同時,不少網路的資訊,都直指日本中央政府以及其他官方機構,對是次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的疫情處理,非常鬆懈。先在武漢肺炎爆發的一月尾之時,日本沒有什麼大動作去阻止有機會播毒的病原體進入日本,同時還以各式各樣的形式,捐助口罩,以人道援助的形式,去支援疑似已爆發疫情的各個中國省市。然後,當日本發現多個確診或感染個案時,有網民的「留言」就指,日本的醫生或是官方機構拒絕阻止中國遊客入境,甚至是拒絕「定義」死亡者或受感染者感染的是武漢肺炎。而同時,在鑽石公主號的檢疫官受感染的事件中,亦有網民認為,這次檢疫官以及檢疫人員,都太信任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若然他們上船做檢測之時,知道病毒的高度傳染性及危險性,使用的是香港警察穿著的全套ppe防護套裝,也許就不會那麼容易受感染了。
為什麼日本的疫情,在這一次會擴得那麼大呢?網路上流傳的,有幾個説法,我覺得相對有一點道理,也在此一記,給各位讀友反思一下:
首先,香港的疫情擴大的原因,是因為香港政府的管理人員,無視所有公共知識份子以及其他的醫護專業人員的意見,以政治先行。早在農曆新年之前,中國的自媒體早已傳出武漢肺炎的消息,亦指這病毒的高度傳染性及破壞性。若然世界各國及時阻止遊客流散,病毒的傳播都不會那麼的廣泛。但很可惜,香港政府的官員,很刻意發動他們的宣傳機器,將「人潮封關」(或中國叫的「人流」)和「貨物封關」混為一談,刻意建構「香港食物供應鏈中很大程度上倚賴中國」這種消息,製造「封關」不可能的虛象,從而拒絕「封關」。有在政府上位中的政府高官,就問我的朋友「究竟如何封關」。別的國家如何封關,如日本如何做,我們就如何做,不就可以了嗎?香港政府做事,本來就只會參照「外國經驗」,他們很喜歡説外國這麼那麼做,我們都「只是」這樣做而已。面對疫情,香港政府官員不像其他中國的省市一樣實行封關,只為「政治服務」。
而日本政府,何以不及早對中國遊客實施封關令呢?有人就認為是為了久違的「中日關係」的暖春。政熱經熱,已是日本久違的狀況。況且,過去十年,日本有好幾個縣市,都有頗高度倚賴中國遊客的狀況。例如大阪府,沖繩縣等等。爆買、淘牌駕駛(于淘寶購買倣真車牌無牌駕駛)、違例泊車等等的狀況,均于這些地方有所耳聞。在農曆新年前大刀闊斧的把財神擋在門外,定當會引起日本內部的反抗吧?
同時,也有説日本的文化中,即使生病,日本人都不敢請假。在網路留言版上,有説一名確診人士,使用退燒藥一直抑制病狀,連續十天都使用日本其中一條最繁忙的JR上班線路總武線上班。他不敢請假的原因,因為他是「派遣社員」,不回公司,就沒有錢。結果到倒下了,才可以真正的休息。網友説,相對新冠肺炎,過去數年,我都很質疑,不論港日兩地,他們的感冒藥的賣點,都是「可以即時工作」,可見感冒成藥的用家,最想解決的就是在感冒之時,如何繼續工作的需要。這樣子的需要,在疫情之前,叫「專業」,叫「任何時候都撐下去」,甚至在我小時候,我的母親都會説「少少病就請假真沒用」,有病不能上學,是一種「自我管理問題」、「為何不喝水」,「為何不在天氣轉冷時好好加衣」。總之,你生病,就是你的錯。你的日常日程被打擾,在港日兩地的「正常人」的認知中,都是「不可原諒」的。但這次疫情之中,我們看到的就是一種「重置過程」,我們需要重新檢視的,就是「人類」vs 「病」的概念?
走筆之時,東京馬拉松取消公眾組的消息出來了。日本人好像開始慢慢對「來自中國」的遊客有一點特別的對待。何時日本會出現死在辦公室,及後又確診肺炎的個案?
這是可悲到可憐的狀態。希望日本人也好,香港人也好,可以借這次機會,好好回想一下,生活是什麼?
![]() |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