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眼(300)談國際關係之前,首先,你要注意什麼?
2020/01/1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大學時代上日語課,老師都説學習一門語言,不是會説那麼簡單,而是要學習一種文化。
所謂日語的文化,日文的核心價值,就代表日本人的某些核心價值。如,經常被提及的,是日本人總是不會直接say no。在日語的四級聆聽考卷中,有一條題目是這樣子的。女生被一名男生問她,你週六的時候有沒有事情要做?我們不如去看電影。女生回答,謝謝你的邀請,但週六的時候我已有xxx要處理了。那男的再問,那週三呢?女生説:週三呢……有一點……
於是,那條問題就問,女生週三會不會跟男生去看電影。
表面上,這是一條要學生知道「有一點……」(ちょっと...)的意思,不只是「有一點」的意思,而是「有一點困難」,「有一點不能去」的意思。但女生沒有明言她不能去或不想去,只是在這個文言的脈絡,套入日常生活中,你就得要明白,那就是「女生不想去」,而不是她「沒有時間」、「日程調不來」的意思。
要學好日語,首先要知道如何處理關係。説話不可乙太盡,説不不可以明言。所有句語都要聽完全句,因為肯定和否定,都不在前頭,而在後尾。首先讚人的那幾句,都只是門面話,真實的説話,永遠都藏在後頭。
在日本唸書的幾年,我充份感受,「關係」是一門很錯綜複雜的藝術。中國人説的「打關係」、「搞關係」,是一種功能性的,功利性的技巧。就像香港人説的很會social,其實只是希望在別人身上,得到一些好處。你的父母、家庭,把你生出來,要對你好,好像有一點道德責任。如何在自己有限的資源(樣貌,身材,能力,家勢)之下,利用「關係」這回事,得到更多,就是「搞關係」的人,會思考的事。
只是有趣的是,最近有很多年輕的大學生,都想説自己想搞一些「國際關係」。
畢竟香港是一個很外放的國際城市,也是中國一個在經濟、言論及法律制度上向對跟國際接軌的地區,懂得跟不同國家的人交手,交流,是一種特別的技能。
如2020年1月,在台灣大選之時,有很多香港的政治人物或其助理,都説自己在台灣觀選。我總是説笑,那個週末我在台灣見到的香港政治人物,比我在香港金鐘立法會大樓還要多。而他們的所謂觀選,又是什麼?都不過是一種「觀光旅遊」。對他們而言,只是去去那些政治人的物競選總部,看看他們的總部設計有什麼「與民同樂」的設施。搞得最多的頂多是一些可供拍照的背景版,一些模型,又或是一些拍照,用以所放instgram 或臉書用的道具小物,支援xxx,yyy凍蒜(在台灣指當選的意思)之類的文案。又或是,在不同的競選總部,去拿一些記念小物。有那個政客名字的旗幟,又或是印了那個參選人的名字、口號及樣貌的肥皂,水等等。然後呢?
沒有。我在他們的選舉文化中看不到他們學到什麼。我在他們平日做人的過程中,也不見得他們跟台灣政治人物的交流中學到的細節,沒有。
但他們回到香港,或在社交網路,都會跟別人説,自己見過誰誰誰,跟那個人請益,跟那個人聊天。反之,他們會不會真的理解,如何「經營」一段關係。比方説,有些人跟他們拍過照,跟他們聊過天,也許只是一面之緣,上載照片之前,有沒有問一下人家?若然真的是當人家是朋友,有沒有在第二次見面之前,有準備一點小手信,又或是在人家生日,或是其他時候,都會問候一下,關心一點?再進一步,若某些人曾經幫過你,做些小事,小至提點一下你做的事情可能方向有誤,中至幫手打點一些飯局,再擴闊人脈圈,有沒有好好的説謝謝?
我這一代,八十後,我老派,我當他們是朋友的人,我會真心的關心。我家人對我不錯,有點家教,知道人家不會平白無事對我好,所以對我好的人,我會萬分感激與道謝。在香港,好像有很多人都自稱在學日文,在網路自詡自己深諳日本文化再賣文為生。但看他們做人,就知道他們學的日語,只是半吊子的商用日語,只停留在平日溝通之用。正如很多香港人自以為自己英文很好,但他們都不知道他們的英語在英國人之間,只是溝通營商之用的水準,對英國文化一竅不通的人。
學習,是很長遠的事情。學好一件事,最後需要的,還是一種對知識的堅持。也許在搞國際關係之前,知道什麼是「關係」,好好打點關係,才是重要的事吧?
![]() |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