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192)澀谷宮下公園的重生
2020/08/19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喜歡一座城市,總因為心底有幾條珍愛的街。在那裏我能獲得新鮮的換氣和有趣的發現,即使無所事事閒晃著也覺得自在悠閒。東京,其中一條這樣的街,就是從原宿通向澀谷的明治通。比起表參道來説,我更喜歡漫步在這段路上,兩個商圈的過渡地帶,從青春潮牌漸漸轉向大人味的品牌,恍如歷經一次完美的成長。
![]() |
「MIYASHITA PARK(宮下公園)」 |
自原宿東急廣場出發,沿著明治通往澀谷方向走,會遇到一條岔路叫神宮通,在視線的前方會看見JR高架鐵道的出現。再往下走,遇到cocoti SHIBUYA所在地的十字路口,我通常會右轉,穿過鐵道下的甬道,抵達淘兒唱片城。
沿著那條高架鐵道旁,近來有一片全新的商業設施落成啟用,可謂是東京都市更新成功的最新典範,一處結合公園、購物商場和旅館三合一的新地標,名為「MIYASHITA PARK」。
MIYASHITA PARK翻成中文是「宮下公園」,其實本來這裡就有一座小空地稱為宮下公園。只不過原本的宮下公園雖然説是公園,但其實不怎麼像公園,大概只是一片空地,幾十年來沒什麼人注意和駐足,有種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尷尬。沿著鐵道旁的這塊區域,提供給年輕人打籃球和玩滑板,但始終難以更有效的利用,著實可惜。所幸經過都更規劃,在2020年8月初,宮下公園煥然一新。
![]() |
四樓屋頂的「宮下公園」與旅館「sequence MIYASHITA PARK」 |
重生的宮下公園以英語表記「MIYASHITA PARK」再出發,不僅保有原來戶外休憩公園的功能,更變出一間狹長形的商業複合設施,有吃有買有得玩。MIYASHITA PARK總共有四層樓,分成三個區域,包括「宮下公園」、商場「RAYARD MIYASHITA PARK」和旅館「sequence MIYASHITA PARK」。
四樓屋頂的「宮下公園」保留原有的戶外公園功能,擁有一處長約一公里的綠化步道,在氣溫適宜之際,這片都市綠洲會是絕讚的休憩景點。除了設置非常多的座椅之外,還有一間由設計總監藤原浩操刀企劃的星巴克咖啡,概念及造型洋溢著歐美風情的公路感。另外,很特別的是建造了一座沙灘排球場,在都內鬧區算是鮮見的風景。即使是在大熱天,打著赤膊的年輕人也不懼烈日,在球場上賓士,揮汗如雨。
「這就是青春。佩服或羨慕嗎?」同行的友人問我,我搖頭説不。這樣的青春充其量只是傻。年少不經事,他們將來會後悔紫外線老化皮膚的苦。
二樓到三樓是「RAYARD」商場,長約三百多公尺,聚集約九十多間店舖,包含餐飲店、生活雜貨、書店、流行時尚服飾、黑膠唱片行等。至於最高的建築物則是「sequence」旅館。總共有十八層樓,四樓和宮下公園連結,五樓設有可眺望公園的酒吧和餐廳。一樓是二十四小時營業的「澀谷橫丁」。一字排開的居酒屋,匯聚日本各地特色料理,特徵是座椅從室內延伸至室外,除了淺草Hoppy通之外,東京不常見這樣路邊攤形式的餐飲街,散發著特有的熱鬧感。
![]() |
二十四小時營業的「澀谷橫丁」 |
「MIYASHITA PARK」沿著鐵道旁建造,一條狹長的街區型動線,特別強調室內及室外的串連,營造出東京商場中少見的穿透感。所在地點位於原宿貓街的尾端,等於是將人潮向下延續,導向澀谷,同時與澀谷HIKARIE、澀谷SCRAMBLE SQUARE及澀谷STREAM聯成一線,全新共榮商圈正式誕生。
東京其實明明已經是個建設得很完善的都市了,但每一年仍能見到翻新的進步,比起曝曬在烈日下的青春來説,這種不原地踏步的動力,才令我佩服和羨慕。
![]() |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小説踏入文壇。近作為散文《東京直送》、小説《代替説再見》、遊記《日本小鎮時光》等書。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旅人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