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187)與病毒共存
2020/06/10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六月了,二〇二〇年快過完一半。多數的日子,眾人的精神都耗在新冠肺炎的事上。世界的運轉變慢了,很多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定義重新洗牌。為了活下去,我們竭盡所能調整舊秩序。
疫情改變了世界上許多人的生活方式。台灣因為防疫成功,大家的日常生活現在基本上都逐漸重回正軌。臉書上看見朋友們四處吃吃喝喝的發文,雖然人多時仍會戴上口罩,但已經不再有四面楚歌的擔心。南美的疫情持續爆發,對大家而言恐怕覺得是平行世界。不過,別説那麼遠的地方,其實就在鄰近的日本,每天仍有不少感染病例。在最近的一個多星期內,東京每天仍有兩位數字的感染人數。日本迄今沒有一天是零確診。
![]() |
為保持社交距離而隔開座位,獨享寬敞的空間(張維中攝影) |
雖然日本的緊急狀態解除了,但稍微有點警覺心的人都知道,在疫苗沒有發明出來以前,生活不可能完全恢復到以前的狀態。想要儘量「靠近」以前的正常生活,就必須做好萬全的防備,認清每一天在每一處都可能與新冠病毒共存的事實。
日本在防疫的最初階段,雖然遭人詬病反應慢半拍,決策搖擺不定,民眾也掉以輕心,不過現在大家已經學到防疫該有的對策及流程,於是再度激發這個民族最深層的「龜毛」(鑽牛角尖)性格,展現在他們最可貴也最擅長的改造進化能力。
為了減少店員和顧客的接觸,同時也降低食器的多人觸碰,定食餐飲連鎖店「彌生軒」(Yayoi)在店內引進「米飯自動續飯機」。以前要免費再來一碗白飯,得透過店員續碗,或是有些店會將大電鍋放在某一角落,讓顧客自行去盛飯,但這兩種方式都有可能沾染到飛沫。現在顧客可自行到這臺續飯機前操作,按下希望的飯量就自助完成。不過,按鍵時手還是會接觸到按鈕吧,所以如果沒做好手的清潔工作,其實也是白搭。
最近的咖啡店和餐廳裏,很多都力行座位間隔。我向來覺得日本的咖啡館座位都太密集,根本是個陌生人交換秘密的場域。喝咖啡本應是放鬆身心的,但狹隘的空間有時反而讓人有壓力。因此近來為保持社交距離而隔開座位,對我來説真是一大福音。有時候剛好有角落的空位,前後左右全空開來,一人獨享寬敞的空間,簡直是從前在東京咖啡館裏無法想像的奢侈。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