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332)疫情下也熱情不減,日本老年人的再就業

2020/11/30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工蜂、工作狂、工作中毒、工作依賴症……形容日本人工作態度的詞彙不勝枚舉。雖然也有積極的評價,比如工作勤奮、認真、嚴謹等,但大致來説,總是給人留下「愛工作勝過玩樂」的印象。在外國人眼中,日本人無疑屬於異類。

 

      的確,「工作是人生價值的體現」、「加班天經地義」、「工作忙是身份的象徵」、「公司比家人重要」等等,日本獨特的職業觀甚至讓很多外國人感到恐怖。

 

      即便如此,日本人究竟會工作到幾歲呢?

 

      當然,日本也有「退休」一説。60歲以後,包括被調動到相關公司的情況在內,日本人大致工作到65歲左右。不過,也有很多人希望工作到70歲乃至人生盡頭。

 

      工作了40多年,好不容易熬到退休,日本人竟希望繼續工作。背後的原因可能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在老年後也獲得收入

      (2)讓晚年生活過得有意義

      (3)晚年也要過規律的生活

 

      經濟問題自然是大頭。

 

      日本政府公佈的數據顯示,65歲以上的日本老年人家庭的平均年收入為318.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0萬元),這一水準不到在職家庭平均年收入663.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2萬元)的一半。(《日本令和元年版高齡社會白皮書》,2019年發佈)

 

      認為養老金太低、無法指望靠其生活的日本人為了維持與退休前同等的生活水準,希望能夠確保一定的收入。也就是説需要繼續工作。

 

      除了經濟方面的需求外,日本人在工作上尋求的同樣重要的東西還有「事業意義」和「人生價值」。也正因為如此,退休後因失去生活方向而迅速衰老的日本人越來越多。要實現人生價值,必須有活兒幹,也就是説需要繼續工作。

 

      只要有工作,就能維持有規律的生活。如果無事可做,就會經常悶在家中,而出門工作不僅可以活動筋骨,也有助於增強體質。如果工作上需要時常動腦的話,還能提高大腦活力。為了達到這些目的,也需要繼續工作。

 

      但是,就算日本的老年人想繼續工作,沒有工作的話也無濟於事。

 

      就這一點來説,其實在日本「有工作」。令人驚訝的是,據説日本對老年人才的需求並未因為此次疫情而大幅減少。雖然也分行業,但頗受老年人青睞的職業方面,招聘人數似乎也比較多。

 

      頗受日本老年人歡迎的職業有哪些呢?

 

      某招聘資訊雜誌刊登的排行榜可以反映出受日本老年人青睞的職業。

 

      該榜單如下:

 

      (男性)

 

      第1位 輕度體力勞動(搬運貨物進行分類打包的工作等)

      第2位 行政

      第3名 專業技術人員

      第4位 保潔

      第5位 保安

 

     (女性)

 

      第1位 行政

      第2位 醫療、福祉、護理

      第3位 餐飲廚房工作人員

      第4位 輕度體力勞動

      第5位 保潔 


      日本媒體也很關注老年人的就業情況,某雜誌刊登了專家的相關建議。據專家介紹,最近受老年人關注的職業是「藥妝店店員」和「照看孩子的保姆」。據稱,在日本,藥物等的需求因人口老齡化而高漲,相關行業一直處於人才短缺狀態。

 

      「(在日本)只要學習大約8個月並獲得‘登錄販賣者(註冊的銷售人員)’資格,就可以從事感冒藥和止痛藥等絕大部分普通藥品的銷售工作。日本放寬相關限制之後,超市和便利店也被允許銷售藥物,擁有這種資格的人作為專門資質人才,待遇有望提高」(日本人力資源記者)。

 

      另外,老年人擁有育兒經驗,比起年輕人,被認為更適合從事與兒童和動物相關的工作。

 

      「(在日本)雙職工家庭需要的育兒保姆、家政人員、飼養寵物的單身人士需要的寵物保姆,對於時間靈活的老年人來説,都是很有前景的職業」(日本專門面向中老年人的生活規劃顧問)。

 

      60歲退休已漸漸成為過去式。將於2021年4月實施的日本《70歲就業法》規定,企業必須保障願意繼續工作的員工有機會工作到70歲。

 

      我認識的一位中國朋友以前是公務員。60歲退休後,出於興趣開始學習攝影,現在的技術已經達到可以出版影集的水準。為了尋找自己喜歡的拍攝對象,還積極參加出國遊。這位朋友有穩定的養老金,住房也沒有問題。

 

      是為了獲得收入和實現人生價值而工作到70歲以上,還是60歲以後就退休根據興趣愛好來選擇喜歡的生活?要真正體現國民性和民族性,或許是在老年後。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現在擔任日中友好會館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中國人的頭腦之中》,《中國人的錢包之內》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