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352)日本人近年對華感情之變遷
2021/01/2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此次是我最後一次為本專欄撰稿了。日本有各種各樣的輿論調查,這次我想介紹一下內閣府和民間非營利團體「言論NPO」實施的中日輿論調查,圍繞日本人和中國人是否相互懷有親切感,闡述一下以前到現在的發展變化。
![]() |
希望中日兩國再次加深交流(中國遊客漫步在銀座街頭,2019年2月,東京都中央區) |
首先看一下內閣府實施的調查。這是以3000名18歲以上的日本男女為對象(有效答卷約為1700份)展開的「外交相關輿論調查」的一部分,針對日本人對中國人懷有的「親切感」和「中日兩國關係」公佈調查結果。
從該項調查的最新結果(2018年)來看,回答「對中國懷有親切感」的受訪者佔20.8%。「對中國沒有親切感」的受訪者佔76.4%。按年齡層來看,在回答「懷有親切感」的受訪者中,18~29歲和30~39歲的人最多,覺得「沒有親切感」的日本人中60歲以上居多。
針對目前的中日關係,認為「良好」的受訪者佔18.3%,認為「不好」的人佔78.1%。按年齡層來看,在18~29歲和30~39歲的受訪者中,回答「良好」的人最多,回答「不好」的則是60歲以上居多。
回顧一下這項調查,從2013年的結果來看,「對中國懷有親近感」的比例為18.1%,「對中國沒有親近感」的比例為80.7%,比2018年的情況還要糟糕。再往前追溯5年,2008年「對中國懷有親切感」的比例為31.8%,「對中國沒有親切感」的比例為66.6%。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出,與10年前相比,日本人的對華感情在惡化。
另一方面,言論NPO自2005年起每年都會實施的中日輿論調查又是什麼樣的結果呢?該調查也是以18歲以上的男女為對象,日本方面的有效答卷為1000份,中國方面為1500份。在言論NPO的調查中,日本人呈現出與內閣府的調查類似的傾向。問題的內容略有不同,從最新的2020年調查結果來看,回答「對中國印象好」的受訪者為10.0%。在往年的調查中,2014年這一比例為6.8%。2007年一度達到33.1%,情況較好,而開始實施調查的2005年為15.1%,總的來説,在過去的15年裏大部分年份的情況都比較差。
相反,「對中國印象不好」的比例2020年高達89.7%。開始實施調查的2005年為37.9%,之後持續上升,2012年圍繞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的對立導致中日關係惡化,中國多地發生反日遊行,兩年後的2014年,「對中國印象不好」的比例達到最高(93.0%)。此後的2016年為91.6%,2018年為86.3%,一直處於較高水準。2018年的數字比同年內閣府調查的「對中國沒有親近感」的比例(76.4%)高出10%。
從2005年至2020年15年間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日本人的對華感情以2014年前後為顯著分界線而惡化,至今仍沒有什麼改觀。
另一方面,中國人是如何看待日本人的呢?
因為只有言論NPO的1500份有效答卷,不能斷言這些意見代表所有中國人,但從結果來看,與日本人的對華感情惡化相反,以2014年前後為分界線,對日感情不斷好轉。回答「對日本印象好」的比例2013年僅為5.2%,2020年上升至45.9%。
對於中日兩國來説,2014~2015年前後是一個重大轉捩點。中國的GDP於2011年超過日本。從2014年前後開始,中國訪日遊客出現爆發式增長,2015年約為499萬人,2017年達到約735萬人,在新冠疫情蔓延之前的2019年,大幅增加至約959萬人。中國人對日本印象好的最大原因之一可能是在赴日旅遊過程中親眼看到了真實的日本,對日本的了解加深。
今後,日本人也要到中國走一走,親眼看一看真實的中國和自己印象中的中國有何不同,這一點很重要。我衷心希望疫情早日結束,中日兩國能夠自由往來,加深交流。
迄今為止,本專欄連載了7年時間。在此感謝各位讀者的支援。謝謝大家!
![]() |
中島惠 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中國精英嚮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