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學通:中美誰都不想領導世界
2018/03/06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日前採訪了中國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閻學通。關於中美關係,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葛蘭姆·阿里森(Graham Allison)憑藉「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警告中美兩國存在爆發戰爭危險,而閻學通院長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 |
中國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 閻學通 |
記者: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已1年有餘,中美關係出現了哪些變化?
閻學通:可以説又回到了原點。川普在就任不久後,不斷聲稱對中國採取強硬措施。但為應對2017年秋季的訪華,他緩和了這種姿態,兩國關係在一段時間看起來朝著積極方向發展。
不過,在前些日子的國情咨文中,川普將中國定位為「美國最為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這種立場與1年前出任總統時基本相同。出現這種回歸,顯示出中美關係的本質是競爭,即使領導人有意加以改變也無能為力。
記者:有觀點指出,中美有可能陷入新舊大國之間發生衝突的「修昔底德陷阱」,您怎麼看?
閻學通:首先有必要明確「陷阱」的含義。修昔底德陷阱一説提到了原有的霸權國家斯巴達和新興國的雅典産生對立、最後發展為戰爭的例子。如果「陷阱」意味著無法避免戰爭的狀況,那麼,我無法贊同阿里森教授的這一觀點。因為如今中美之間不存在爆發戰爭的危險。
記者:為何能斷言中美不會爆發戰爭?
閻學通:理由有3個。第1,兩國都擁有核武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不論如何對立,都沒有發展為戰爭。因為核武器為避免發生戰爭提供了保證。第2是全球化的進展。兩國民眾的往來飛躍式擴大。這是冷戰時期美蘇之間所不曾有的狀況。在中國人和美國人的跨國婚姻如此大量增加的狀況下,戰爭無法獲得兩國民眾的支援。
還有第3點,中美兩國誰都沒有想成為世界的領導者。因為兩國都擔心,如果背負沉重的責任,將對本國的經濟發展造成影響。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分別試圖成為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的領導者。現在的中美則完全不同。反而相互將責任推給對方。因此我認為,中美之間非但不會發生戰爭,甚至連冷戰都不會有。
記者:您是説中美關係基本上將順利發展?
閻學通:如果從不會爆發戰爭這個意義上來講,那的確如此。但是,如果將完全沒有競爭的狀態稱為「順利發展」,那將永遠不可能。就像剛才提到的,中美關係的本質在於競爭。新崛起的大國與原有霸權國家之間發生競爭是必然的。
![]() |
記者:也就是説,經濟層面的摩擦將更加激烈?
閻學通:中美之間的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符合邏輯。希望回想一下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日美關係。當時兩國之間經濟摩擦日趨激烈。原因是,日本迅速縮小了與美國的差距。中國也像過去的日本一樣,正在縮小與美國的差距,只要這種差距沒有重新拉開,就難以緩和摩擦。
雖然有「貿易戰爭」這種説法,但這不會導致人員傷亡。這不過是競爭的結果,並不特別危險。反而,如果中國為了避免貿易戰爭而單方面作出讓步,其本身可能陷入被動。比如就有學者指出,日本通過1985年的廣場協議作出讓步,結果導致了自身經濟的困境。
記者:在朝鮮半島「有事」之際,中國是否會和難以預測言行的川普展開合作?
閻學通:我認為特朗普的不確定性反而更安全。因為川普只是嘴裏説説,並不會完全加以落實。不管他怎麼聲稱「對朝鮮動武」,估計最後都不會這麼做。正因如此,美國對世界的影響力正在下降,其友好國也開始認為,僅僅依靠美國,無法保證本國的安全。德國和新加坡就是典型例子,日本和印度不久之後或許也會如此。
中美兩國一直主張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但並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所以説,不管中美是否展開合作,都難以阻止朝鮮擁核。但這引發戰爭了嗎?冷戰後,全世界沒有爆發戰爭的地區只有北美和東北亞。應充分看到這一點。
本文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國總局長 高橋哲史
閻學通:畢業於黑龍江大學,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獲得博士學位。是中國代表性的國際政治學者之一。現年65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