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流氓國家」美國

2018/04/12


      美國總統川普單方面出台上調關稅等強硬貿易政策給世界帶來震盪。中國採取了「報復」行動,甚至「貿易戰爭」一詞也頻繁出現。該如何應對這種狀況呢?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者、長年研究國際經濟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進行了採訪。

 

      記者:川普政權出台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與中國的「貿易戰爭」風險浮出水面,您怎麼看?

 

      斯蒂格利茨:與其説是「戰爭」,不如説是「小衝突」。作為基本原則,應通過世界貿易組織(WTO)來解決問題。美國一直承諾遵守國際法,因此如果出現問題,應向WTO起訴。如果對現行的國際法不滿,則應該努力修改相關法規。

 

  

       以安全保障為由對鋼鐵和鋁産品加徵關稅是非常危險的做法。因為,如果以安全保障為名,食品等幾乎所有産品都可以成為對象。開啟了一個危險的先例。

 

       成為制裁對象的日本和中國在美國鋼鐵進口中佔比很小。這不是安全保障問題,而是貿易法的濫用。應該有人在美國國內起訴川普此舉違法。之所以尚未這麼做,是因為美國企業畏懼政府,對於民主主義來説這不是好事。

 

      此外,川普對歐洲豁免制裁關稅,卻將同盟國日本納入制裁對象。在日美關係方面川普總統的做法很有問題。

 

       記者:川普還針對中國侵犯智慧財産權行為,基於《貿易法》第301條款啟動制裁。

 

       斯蒂格利茨:關於中國侵犯智慧財産權問題,柯林頓執政時期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不過當時WTO的《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産權協定》(TRIPS)尚未推出。現在應該通過WTO來解決爭端。

  

 

      川普政權認為中國強行要求外國企業進行技術轉移,而中國則主張這是對華投資的條件,是WTO規則所允許的。發展中國家對外國企業表示,不應該只利用資源和人力資源,也應該協助開發,這是可以理解的。

 

      記者:您認為日本應該如何應對?

 


  

      斯蒂格利茨:所有國家都應該一起告訴美國「美國違反了國際法,我們將以深思熟慮、毅然的方式應對」。什麼都不做的日本採取的是和解政策,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不是好辦法。應該挑選幾個對美國政治十分重要的核心産業採取報復措施。

 

        中國啟動報復關稅是恰當的措施。採取極端應對方式的是南韓。與美國就調整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達成協定是重大錯誤。南韓還同意美國企業每年對南韓出口5萬輛以美國安全標準製造的汽車。安全的定義應由本國國會確定。這相當於美國威脅南韓政府,對南韓兜售不安全的汽車。

 

   (防止南韓誘導貨幣貶值的)匯率條款也是問題。由於涉及貨幣政策,中央銀行並不歡迎。如今的川普政權暫且不説,在傳統上,美國財政部也應該反對。

 

   記者:看起來川普正在親自破壞美國一直主導的國際秩序。

 

   斯蒂格利茨:在如今的國際秩序中,最為重要的領域是應對氣候變暖。美國以外的國家應該攜手反對排放二氧化碳的美國的産品。很多美國人都會贊同。應該施加令川普總統改變行動的刺激。

 

    美國政府反對選出WTO爭端委員會的相當於法官的高級委員。應該以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決定新委員,在排除美國的情況下向前推進。雖然可能顯得誇張,但世界應該在排除不遵守國際法的「流氓國家」美國和朝鮮的前提下前進。

 

    記者:日本在安全保障上依賴美國。而且歐洲也希望和美國合作。

 

   斯蒂格利茨:重要的是,包括我在內,很多美國人都尊重國際法和國際秩序。川普總統聲稱在貿易和地球變暖問題上不會合作。如果能讓他回到談判桌前,那當然好,但或許沒有這種可能性。

 

   美國需要外壓。川普就是欺負人的孩子,和解政策行不通。我的意見絕非反美,而是很多美國國民都有的。雖然是艱難的時代,但不能允許川普破壞國際秩序。

 

   記者:您如何看待交易遍佈全世界的虛擬貨幣?

 

   斯蒂格利茨:我反對虛擬貨幣。已存在美元和日元,還需要虛擬貨幣,這是因為其存在容易被用於違法交易的隱秘性。國際上正在遏制洗錢和恐怖活動資金等,為何還要製造漏洞?虛擬貨幣除了投機以外,完全沒有有效的功能,是非建設性的。應該加以禁止。

 

   如果難以禁止,對於利用美元和日元等兌換虛擬貨幣,應該要求提交報告。應確保透明性,如果缺少從何處獲得貨幣等記錄就不允許交易。

 

   記者:目前出現了中央銀行發行數字法定貨幣的趨勢。

 

   斯蒂格利茨:我贊成停發紙幣,改用數位貨幣。與紙幣相比,更有透明性。將易於掌握經濟活動,進行宏觀管理,但唯一的問題是資訊過度集中於政府。惡劣的政府有可能加以濫用。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藤井 彰夫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

      在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年輕時就作為經濟學者顯露頭角,先後在美國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牛津大學等執教。1995~1997年在柯林頓政權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CEA)主席,1997~2000年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2001年憑藉「資訊經濟學」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在肯定資本主義和市場機制的同時,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華爾街主導的全球資本主義持批評態度。還活躍在廣泛領域,例如負責撰寫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報告。擔任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的國際顧問委員,多次向日本政府提出建議。美國印第安納州出身,現年75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