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習慣了另類川普
2018/01/22
提出「美國第一」政策的美國總統川普已上任1年。內傾、排外的政策加深了美國國內社會的分裂、從根本上動搖了二戰後的國際秩序。值得憂慮的是美國和世界漸漸習慣了這個「另類」,對於全球化的停滯和民主主義的退步開始變得麻木。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2017年1月20日卸任時給川普寫了一封信,放在白宮辦公桌的抽屜裏。基於歷代總統的慣例,歐巴馬為其繼任者川普留下了幾點建議,內容包括:為美國國民搭建更多通往成功的階梯、維持美國的領導力和國際秩序、擁護民主主義。
![]() |
用於法國尼斯遊行活動的川普的頭像模型(reuters-kyodo) |
然而,歐巴馬擔心的事很多都成為了現實。但是可以説並未出現最糟糕的事態。川普好歹避免了貿易和貨幣戰爭。並參與朝鮮的核問題和與恐怖分子戰鬥,沒有徹底丟掉美國作為「世界警察」的身份。
將世界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進行指數化可以看到, 2017年1月這一不確定性指數達到了歷史最高的305,而到同年12月降到了144。川普的貿易保護、限制移民、孤立主義並未如預想般具體化,美國國內外的緊張氣氛有所緩和。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美國正在發生「變質」。由於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和應對氣候變暖的國際框架「巴黎協定」,這一超級大國的閉鎖姿態愈發明顯。而川普將這自誇為「偉大的再覺醒」。
明哲保身與國家利益、謊言與真相——川普令這些界限變得曖昧的政權運營招致了眾多的批評。美國政治學者湯瑪士·曼(Thomas Mann)表示,「獨裁政治」、「掠奪政治」、「惡德政治」正在蔓延。美國記者大衛·內瓦特表示,超越事實和理論的「另一個美國」的大門已被打開。
由於對這種混亂漸漸免疫,整個美國的眼界似乎都在變得狹隘。保守與自由、白人與黑人、支配階層與被支配階層——川普煽動社會的分裂,使得人人都失去了寬容,充滿了憎惡與厭倦的感情。
即使川普政權敵視貿易和移民,並試圖採取鎖國政策,也無法提高美國經濟的活力以及中産階層的比例。儘管如此,整個美國仍對川普這個隱藏其誤判的事實真相、與國際化背道而馳的另類充滿期望。
從世界其他國家來看,在德國、奧地利、捷克、匈牙利等國,極端右翼政黨及民粹主義者(大眾迎合主義者)的崛起也十分引人矚目。此前一直封存著狹隘民族主義及醜惡種族歧視的「潘朵拉之盒」或許已經被打開。
據美國人權團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介紹,在全球195個國家中,2017年完全自由國家只佔45%的比例,低於2007年的47%。在美國的領導能力下降等背景下,全球的民主化最近呈現出倒退的徵兆。
雖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德國總理梅克爾等人高舉自由貿易和防止地球變暖的旗幟,但沒有美國的參與,國際秩序的建立畢竟有限。似乎沒有一個國家可以代替美國作為民主主義的守護者來行動。
美國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表示,「我們確實選擇了一個糟糕的皇帝。這是股票市場調整的結果,民主主義本身並沒有遭到挫敗。但如果川普政權連任兩屆執政8年的話,民主主義可能會遭受無法挽回的打擊」
「習慣川普」所帶來的新常態的世界秩序令人擔憂。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華盛頓支局局長 小竹洋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