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本庶佑:荒唐的挑戰催生創新

2018/12/10


      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日本京都大學特別教授本庶佑在12月10日的諾貝爾頒獎典禮前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獨家專訪。他談論了為在日本催生創新,政府和企業應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以及如何支援年輕研究人員等。

   

京都大學特別教授 本庶佑

   

      政府應避免介入科研

  

      記者:您覺得創新是什麼?

  

      本庶佑:創新看重的是結果。從被認為荒唐的事情開始,結果卻是給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在亞馬遜和Facebook誕生之初,人們覺得它們「不可能成功」、「怎麼可能賺錢」。當時誰也沒想到它們能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回過頭來看,人們才意識到原來這就是創新。

  

      記者:政府大力倡導在日本發起技術創新。

 

      本庶佑:政府不能只搖旗吶喊。政府指示做這個做那個的行為太過愚蠢。官員能想到的那點事誰都能想到。諸如向月球發射火箭那樣,只要制定計劃投入資金就能做到的事情不是創新。花錢解決的事與創新存在天壤之別。

  

      記者:您覺得為了催生創新需要做哪些事?

  

      本庶佑:政府應該減少限制、建立方便進行看似荒唐的挑戰的環境。耕耘土地並播種才是政府應發揮的作用。

  

      創新的基礎是學術。很顯然,學術稀薄的話,僅靠引入技術,不久後也會面臨枯竭。日本的學術從明治時期開始,經過150年好不容易才開花結果。

  

      夯實基礎需要時間。應該從下一個150年怎麼辦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為了讓日本脫穎而出,必須採取堅決且切實的行動。必須培育更徹底更穩固的學術。

  

      增加基礎研究十分重要

 

      記者:11月,您在安倍晉三首相出席的政府會議上要求增加基礎研究費用。

    

      本庶佑:政治家希望短期出成果,這一點全世界都一樣。正因為如此,才更需要穩固的基礎研究。

 

      (日本)文部科學省的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科研費)是研究者能夠以自由的想法進行研究的預算,是基礎中的基礎。但是過去10年科研費卻在逐漸減少,這令我深感震驚。科研費的增加比什麼都重要。

  

      記者:近年來目的指向型的大型預算出現增加。

  

      本庶佑:目的確定的研究費不是催生創新的資金使用方式。因為把研究者束縛在框架裏,無法産生天馬行空的想法。促使癌症免疫藥誕生的PD-1基因研究也是從自由的想法開始。最初沒有人認為會對癌症有效,但結果卻催生了技術創新。

  

      近年來研究費過於投向既定方向成為問題。必須讓自由研究的方向佔據更高比重。

  

      記者:您提出成立支援年輕研究人員的基金。

  


      本庶佑:將在京都大學成立基金,支援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的年輕研究者開展自由、獨立的研究。為了拿到諾貝爾獎獎金後能馬上將獎金投入到基金裏,我正在和大學方面推進準備工作。關於基金的名稱,正在討論「本庶佑有志基金」等名稱。

   

      希望從小野藥品工業和美國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的癌症免疫藥銷售額中拿出一部分投入到基金中。預計癌症治療藥的銷售額將以每年數萬億日元的單位增長,基金規模達到1000億日元不是不可能的事。

     

京都大學特別教授 本庶佑

   

      企業需要有培育眼光

 

      記者:為了喚起創新,産業界需要做什麼?

  

      本庶佑:日本政府為了避免大企業倒閉而提供支援,導致無法形成新陳代謝,這成為問題。美國的一流企業很年輕,容易形成新陳代謝。在森林裏,大樹漸漸腐朽,從下方發出新芽、長出新樹。大樹一直矗立不倒的話,光線無法照射到下方,從而無法發出新芽。

 

      記者:您在確定獲獎後的記者會上強調「日本企業沒有眼光」。

      

      本庶佑:由於日本製藥企業的整合速度緩慢,各企業的研究開發實力不強,所以缺乏眼光。製藥企業不向本公司的研究投入經費的姿態令人懷疑。即使實施收購基本上也以失敗告終。為了培養眼光有必要積極推進研發。

     

      海外製藥企業的經營者中,醫學博士和研究領域的人才有很多。懂研究和技術的人擔任最高經營者,能夠發揮獨到眼力。曾經在日本的製藥企業中,也有醫學博士擔任最高經營者,但是現在出現減少,整體的趨勢出現惡化。由於製藥行業的投資期限長,風險大,所以眼光很重要。

 

      記者:您覺得産業合作有出路嗎?

  

      本庶佑:目前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的産學合作,企業在「(成果快誕生的)門口」參與其中,將研究成果推向商品化。也就是企業挑選大學已經研究出來的成果,使成果成熟。我認為企業應該從上游參與研究。

  

      基礎研究不是企業能夠投資的,應該由政府承擔。作為基礎研究的結果,從播種到發芽、散葉、開花階段後,再由産業界負擔費用,一同推進應用研究。而當今的産業界是在結出了一些美味的果實後才開始出資,這就顯得有些不知羞恥了。

  

      本文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岩井淳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