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雷創始人:中美在秋季之前達成協定

2019/06/20


     中美對立激化,世界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強。在此背景下,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大型投資基金美國凱雷集團的創始人大衛·魯賓斯坦。

 

大衛·魯賓斯坦

 

       記者:中美能否通過貿易談判達成妥協?

      

       魯賓斯坦:中美雙方應該都希望在某個點上達成協定。美國總統川普希望在2020年總統選舉之前達成。而對中國來説,貿易摩擦對本國經濟的影響很大。我認為兩國將在今年秋季之前達成妥協。

 

       協議內容必須讓雙方都能説是對自己有利。如果一方獲勝、另一方失敗,將無法達成妥協,雙方需要慎重的調整。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協議內容是否被切實履行、如何對待不斷崛起的中國製造業將成為關鍵。

 

       即使此次達成協定,也並非完全解決。美國的鉅額對華貿易逆差將持續下去。

 

       記者:中美在高科技領域的主導權之爭前景如何?

       

       魯賓斯坦:如果協議內容無法抑制「中國製造2025」,美國不會同意。而從中國方面來看,如果不能推進自己想做的事情,中國領導層也將受到影響。因此,中美之間存在緊張關係。

 

       記者:對蘋果等跨國企業有什麼影響?

 

       魯賓斯坦:會形成重新討論供應鏈是否過於依賴中國的契機。

 

       記者:美國在日美貿易談判中的立場是什麼?

 


 

       魯賓斯坦: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川普相處的時間比任何其他國家的領導人都長,兩人建立了良好關係。如果(美國)採取對日本經濟不利的行動,我會很驚訝。

 

       我認為汽車方面不存在美國面對中國時所擔憂的安全保障問題。在有關汽車的談判中,很可能設置180天的緩衝期,在最後期限之前達成某些協議。我認為應懷著耐心展開談判,在2020年總統選舉之前推進解決。

 

       記者:是否存在長期貨幣寬鬆産生泡沫的風險?

 

       魯賓斯坦:由於能迅速籌集資本和負債,在(金融危機以來)10年裏,警惕感正在降低。企業收購的價格從歷史上來看正在提高。但我不認為這是泡沫。

 

       記者:令人擔憂的難以預測的風險有哪些?

 

       魯賓斯坦:首先是中東和朝鮮問題等地緣政治風險。第二是疫病的全球性流行。第三或許是美國和日本面臨的政府債務問題。

 

       記者:請談談對日本的投資。

  

      魯賓斯坦:我們作為投資基金進駐日本是在20年前。從那時至今,情況發生了顯著變化。日本企業剝離效率低下的業務,還推進了公司治理改革。即使是戰後創立的企業,經營也轉移至孫輩,對出售業務的抵觸減弱。對日本的投資今後應該也會很活躍。將關注消費品、保健和金融等領域,機會廣泛存在。

 

     大衛·魯賓斯坦(David Rubenstein):1987年成立美國投資基金凱雷集團的聯合創始人之一。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和世界經濟論壇等的核心成員。1973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法學院。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藤田和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