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紋」少的和牛肉在日本人氣漸漲
2021/03/01
在日本,被稱為「赤牛(Aka ushi)」的「褐毛和牛」的産量正在恢復。這種牛的特徵是帶雪花紋(白色脂肪)的肉較少,而以赤身肉(脂肪含量較少的瘦肉)為主。這種牛的最近的養殖數量達到了9年來的最高水準。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高成為東風,日本的各産地也在為維持産量作出不懈努力。位於日本四國地區的高知縣還制定了當地自主的評等標準等,力爭提高人們對赤身肉的評價。
![]() |
自然資源豐富的阿蘇地區正在為褐毛和牛的繁殖作出不懈努力(熊本縣高森町) |
受帶有漂亮雪花紋的霜降「黑毛和牛」熱潮的影響,作為日本牛的另一個品種的「褐毛和牛」的産量長期呈現出縮小趨勢。近年來,雪花紋適度的赤身肉因食用後不易出現消化不良而在日本受到關注,以注重健康的消費者為中心,需求正逐漸提高。
「我打算將札根於環境得天獨厚的阿蘇地區的赤牛一直養殖下去」,在日本九州的熊本縣高森町經營「荒牧牧場」的荒牧光博幹勁十足地表示。
熊本縣是「褐毛和牛」養殖數量佔日本7成的重要産地之一。以擁有連綿群山和美麗自然風光的阿蘇地區為中心,熊本係的「褐毛和牛」的生産基地自古以來就札根於此。荒牧牧場是熊本縣內為數不多的進行繁殖和育肥一貫制經營的牧場,目前「褐毛和牛」的養殖數量已達到100多頭。
出生在育肥養殖農戶的荒牧光博從小在飼養「褐毛和牛」的環境中長大。轉機出現在他上大學的時候。荒牧在學習畜産知識的過程中得知褐毛品種在日本和牛中所佔的比例極少,他對此感到非常驚訝。
「如此下去‘褐毛和牛’就會絕種」,感覺到繁殖必要性的荒牧光博在投身農業的第3年的2008年為牧場引進了繁殖部門。為了避免忽視生産,並沒有以牧場的6次産業化為目標,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褐毛和牛」的飼養管理上。
日本國內的牛肉評等制度存在含有雪花紋的牛肉會獲得更高評價的傾向。與以赤身肉為特徵的「褐毛和牛」相比,以雪花紋為特徵的「黑毛和牛」更容易獲得較高的交易價格。由於獲得的收入不同,此前「黑毛和牛」的産量不斷擴大,而「褐毛和牛」的産量縮小。
為了提高褐毛和種的評等,日本高知縣制定了自主的評等標準「TRB評等」,從2020年4月開始在縣內競拍中使用。TRB來自「土佐赤牛(日語發音:Tosa Aka ushi)」、「らしい(日語發音:Ra sii)」、「Beef」的首寫字母。分R5~R1五個級別來評價牛肉的皮下脂肪的厚薄及雪花紋含量等。
據高知縣介紹,2020年4~12月利用TRB評等評價的白條牛肉(在屠宰場去除頭部、皮還有內臟並分割成兩半的牛肉)每頭在11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89萬元)左右,價格比通常交易價格在100萬日元左右的普通白條牛肉高1成以上。
日本高知縣農業振興部畜産振興課的公文喜一充滿期待地説「這有助於生産者獲得更多收入。如果評等提高,生産意願提高,將有利於增加供貨」。
![]() |
日本Jinnai Farm 21(北海道浦臼町)銷售的褐毛和種的赤身肉 |
在北海道浦臼町繁殖和肥育褐毛和種的牧場「日本Jinnai Farm 21」正通過電商(EC)網站銷售牛排用的里脊肉(5片裝600g,2萬5920日元/約合人民幣1600元)等。這是一款肥肉少但味道十足的赤身肉。
該公司的竹內新也社長表示「希望通過網購等讓消費者了解到褐毛和種的美味,能有一天專程來産地品嚐」。
在日本的各個産地,當地的餐飲店都推出了使用褐毛和種的功能表,「褐毛和種已與觀光旅遊聯繫起來」(荒牧)。生産者對於赤牛需求進一步提高抱有期待。
飼養頭數創9年來新高
日本有黑毛和種、褐毛和種、無角和種、日本短角種4個品種,將這些品種的牛雜交而成的品種叫做和牛。黑毛和種最多,佔日本國內肉用和牛的9成以上。
據日本農林水産省統計,截至2020年2月,褐毛和種的飼養頭數達到2萬3300頭。雖然在總量中所佔比例僅1.3%,但比最近飼養量最少的2016年(2萬500頭)增長了1成以上,自2011年以來,時隔9年創新高。
隨著消費者的健康意識提高,赤身肉的需求增加,推動了褐毛和種的産量的恢復。由生産者等組成的全日本赤毛和牛協會(熊本市)事務局長緒方秀臣表示「為了滿足需求,也將努力保持品種」。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桝田大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