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品種申請:中國是日本的18倍

2022/02/17


       日本國內的蔬菜、水果、花卉等新品種註冊的申請量比2007年頂峰時期減少了一半。2020年僅為457件,遠遠落後於申請量達到日本18倍的中國。日本2021年的食品出口額首次突破1萬億日元大關,目前已朝著2030年前達到5萬億日元的新目標展開行動。日本要進一步擴大食品出口,當務之急是完善環境,為也能向海外宣傳的高附加值新品種的研發提供支援。

       

      保護植物等新品種的國際機構「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UPOV)」的數據顯示,2020年日本申請的新品種為713件。相比達到頂峰的2007年時的1406件,日本的申請件數在約10年裏減少了一半。由於3成申請來自海外,所以僅從日本國內的申請來看,僅457件,數量更少。

  

 

      尤其是日本各都道府縣擁有的研究所申請的數量,比最高時減少了6成。背後原因是公共機構人員短缺及削減預算等。按1998~2020年度的申請方來看,種苗公司(56%)最多,其次是個人(25%)和都道府縣(9%)。

 

      2020年,中國國內的申請量為8329件,達到日本的18倍。猛增至2010年的約7.6倍。其中玉米及水稻的新品種較多。免除申請註冊費等舉國推進新品種註冊和開發的舉措取得了成效。日本還遠遠落後於已開發國家。2020年,歐盟(EU)地區內的申請量為2785件,美國為732件,南韓為632件。

 

      日本政府提出的目標是到2025年前使農林水産品和食品的年出口額增加到2萬億日元,到2030年前增加到5萬億日元。高檔葡萄「陽光玫瑰(Shine Muscat)」和蘋果「富士」等品牌實力強大的日本農産品在海外也頗受歡迎。要進一步擴大出口,當務之急是開發這一類具有吸引力的新品種。

    

日本開發「陽光玫瑰」花費了33年時間

    

      不過,開發新品種需要花費很長時間,而且著手進行開發後,能否培育出理想的品種也是未知數。在培育植物的人士和企業當中,出現了成果「與開發成本不匹配」的意見。比如,陽光玫瑰葡萄是日本政府設立的農業和食品産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農研機構)2006年註冊的品種。從開始試驗到獲得註冊總共歷時18年,共有13名研究人員參與開發。

 


      農産品等的品種註冊是為保護開發人的權利而設立的制度。新品種的開發需要大量專業知識、時間和費用等,而一旦開發出來,第三方很容易就能增殖培育。開發者申請註冊品種需向政府支付註冊費,但可以進行25~30年的專營栽培,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促進新品種的開發。

 

      為了促進易於出口的品種的開發和日本品種在海外註冊,日本農林水産省在2021年度補充預算中通過強化承擔國家研發工作的農研機構的職能,確保了共計約9億9000萬日元的資金。農研機構擁有一個資料庫,裏面積累了過去的品種開發研究成果和技術方面的資訊。日本將加強研究所和設施等之間的聯網線路,促進其與都道府縣的研究機構或企業進行實時聯動。

 

      日本還將不斷完善可以使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AI)等先進技術的環境,目的是加快開發步伐,包括可滿足出口對象國的需求、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品種開發,以及有助於確立栽培管理技術來提高農作物品質的共同開發。

 

      自2021年4月起,日本農研機構還與大學及都道府縣等開始共同推進約7個項目,開發不易在運輸時碰傷的桃子及耐儲存的柿子等。提出的目標是3年後出成果。

 

      熟悉農業領域智慧財産權的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究所準教授野津喬表示,「人氣品種被帶往海外的風險很高,要保護培育者的權利,有效的註冊很重要。今後為了促進出口,還需要根據海外的需求來開發相應的品種」。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