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取消外資限制會帶來什麼

2018/04/18


      中國政府4月17日發佈消息稱,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到2022年前,將取消純電動汽車(EV)和商用車等汽車行業的所有外資股比限制。中國著眼於與美國的貿易摩擦,彰顯出開放市場的姿態。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外資車企經營戰略的自由度將提高。   

     

廣州市內的大眾新車專賣店

 
 
      由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將大幅放寬汽車等行業的外資限制,國家發改委公佈了各類型汽車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間表。此前,外資車企在華的出資比例上限為50%。

  

  取消外資股比限制的具體時間為,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中國政府在2017年4月公佈的《汽車産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之前放寬外資限制,此次不僅將時間提前至2022年,還把放寬限制改為取消限制。

 

  美國電動汽車企業特斯拉圍繞能否過半出資問題,在中國建廠遇阻,中方的新政似乎也是瞄準了這一問題。同時,2022年還將取消外資車企在華的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在新政策下,包含日本車企在內,外資廠商在中國市場的經營自由度將提高。

  

  一名大型外資車企的高管表示「如果沒有中國方面的配合,會對中國業務造成不利影響,要提高出資比率需慎重考慮」。圍繞具體放寬的限制,還有意見指出「如果不看今後公佈的細則就不清楚」。

    

  在汽車以外領域,船舶行業2018年將取消外資股比限制,包括設計、製造、修理各環節。飛機製造行業2018年將取消外資股比限制,包括幹線飛機、支線飛機、通用飛機、直升機、無人機、浮空器等各類型。

    

  除了已經宣佈的金融、汽車等行業開放措施外,還將在能源、資源、基礎設施、交通運輸、商貿流通、專業服務等市場高度關注領域推出一系列開放措施。

  

  2017年中國的新車銷量達2887萬輛。是美國的1.7倍,日本的5.5倍。以乘用車為中心,大眾、通用、日産、本田、豐田合資生産的品牌銷量位居前列。

   

  由於中國政府放寬外資限制,本土車企和外資車企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有意見指出汽車行業將出現重組。

  

     中國在為本土品牌與外資全面競爭的時代佈局

 

      中國在為本土品牌與外資全面競爭的時代佈局。在鄧小平時代,中國引進外資,通過合資生産汽車,擴大了汽車生産。不過,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受歡迎的幾乎全是外資品牌。

   


   

  「這是個好消息。所有的大型汽車必須調整戰略」,日産汽車會長卡洛斯·戈恩4月17日在電視節目中這樣表示。

   

  一家日系車企的高管表示「是否提高出資比例是個重要的決定」。如果提高對中國合資公司的出資比例,對合資公司的支配權將提高,還可能推高合併業績。因此,不少觀點認為大部分海外大型車企都將提高出資比例。

  

  中國政府也開始採取措施,應對未來本土廠商與外資車企全面競爭的時代。對與外國車企組建合資公司的第一汽車集團、東風汽車集團、長安汽車集團進行換帥,並支援3家企業共同推進技術開發。有觀點認為,未來將考慮推進3家進行經營整合。

 

吉利汽車(資料圖)

    

  此外,中國企業收購經營不振的海外車企的情況也出現增多。在政府的支援下,民營企業浙江吉利控股成功收購富豪汽車,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吉利還出資德國戴姆勒汽車,積極推進海外戰略。

  

  有外資調查公司的分析師表示「除了中國國內的合縱連橫外,急於提升競爭力的中國廠商還將對海外車企發起收購。以中國企業為開端,全球汽車行業可能推進重組」。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多部田俊輔 重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