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企狂投研發費仍不夠 力爭合作高效開發

2018/06/22


       日本國內7家乘用車企業2018年度的研發費用約為3萬億日元,有望創下歷史新高。較2017年度增長6%。各家企業向瞄準全球日益加強環保限制的電動化和自動駕駛相關技術等大力投入。研發費相比獨家投資1萬億日元以上的美國谷歌等大型IT(資訊技術)企業略顯遜色,日本車企希望通過與合作夥伴聯合研發等,實現高效率的技術開發。

 

 

       豐田汽車、日産汽車、本田、鈴木及馬自達5家公司的研發費均將創下歷史新高。三菱汽車研發費也實現自2003年剝離卡車和大客車業務後的最高。包括速霸陸在內的7家公司合計將投入2.955萬億日元。較2017年度增加1500億日元,連續2年增長。

 

       豐田投入1.08萬億日元,將連續兩年創下新高。該公司將增投互聯汽車及自動駕駛等尖端技術。社長豐田章男認為「合作很重要」,還將加速聯合研發步伐。日産也計劃重點投資電動化和自動駕駛領域。

 

       汽車産業佔到了日本製造業研發費的近四分之一,零部件廠商等交易對象也涉及到廣泛領域,其興衰影響著日本的産業競爭力。 

 

       此外,海外車企的研發投資也呈增長趨勢。其背景在於,汽車行業掀起了由互聯汽車(Connected)、自動駕駛(Autonomous)、共用(Sharing)和電動化(Electricity)英文首字母構成的「CASE」潮流。大型IT企業也加入其中,汽車行業的異次元開發競爭越來越激烈。

 

       據調查分析網站QUICK FactSet統計,海外車企的年度研發費方面,德國福斯達116億歐元,美國通用達73億美元。大眾一家企業的研發費就相當於日本7家乘用車企業合計研發費的一半。

 


 

       通用5月底宣佈通過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的集團公司,接受軟銀集團約2400億日元的出資。跨行業的合作趨勢出現擴大。 

 

       日本車企也在加緊行動。豐田3月成立了推進自動駕駛實用化的新公司。今後幾年將與電裝和愛信精機共同投資3000億日元。在電動化方面,豐田與馬自達、電裝成立了開發純電動汽車(EV)基礎技術的公司,鈴木和速霸陸(SUBARU)也加入其中。

 

豐田在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展出的拼車服務車型(1月,美國拉斯維加斯)

 

       日産則將加緊投放基於量産型純電動汽車「聆風」的經驗提升續航里程的改良款新車。社長西川廣人強調,「電動化和自動駕駛非常匹配」。日産將與IT企業合作,發揮車輛開發優勢,開發自動駕駛計程車。

 

       另一方面,美國大型IT企業的研發費也出現膨脹。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研發費用高達166億美元,美國蘋果高達115億美元左右。雖然並非全部面向汽車,但IT企業積極向移動出行領域投資。豐田社長豐田章男表示,「科技公司的開發速度是汽車行業的幾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