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將改變日本汽車産業格局

2018/08/28


       自動駕駛汽車將改變日本具備優勢的汽車産業的「金字塔」。新一代汽車的競爭源泉是數據收集和分析等汽車的「大腦」,擅長這一領域的美國IT企業也將正式涉足。為了在新一代汽車領域也掌握主導權,電裝、愛信、捷太格特、愛德克斯等4家豐田旗下公司827日宣佈成立自動駕駛領域的新公司。豐田等整車企業也將啟動跨越行業界限的合縱連橫。

 

豐田集團旗下的4家零部件企業領導舉行記者會(27日,名古屋市)

 

       據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預測,到2035年,汽車行業的營業利潤將由2017年的2260億美元擴大到3800億美元,增至1.7倍。不過,利潤的源泉將發生變化。

 

        截至2017年,零部件及引擎汽車的銷售等現有汽車業務佔到總體利潤的99%。據估算,到2035年這一比例將下滑到60%。該集團指出,「拉動增長的是汽車、電動汽車和汽車共用服務3種趨勢結合而成的新領域」。

 

       要想掌握新一代汽車的主導權,僅靠現有汽車企業和技術是不夠的。尤其是自動駕駛汽車,由於靠系統自動駕駛,作為汽車「大腦」的技術左右著競爭力。

 

       自動駕駛從系統掌握周圍情況的「認知」開始,先是「判斷」車輛應如何行駛,然後反覆地「操作」油門、煞車和方向盤。為了掌握周圍的情況,實現安全駕駛,除了高精度的感測器和地圖數據之外,數據分析技術也非常關鍵,包括可以隨時應對環境變化的學習能力等。

 

       此外,為隨時掌握最新情況而與外部進行通信的技術也很重要。這一領域的跨行業合作正不斷增加,例如軟銀旗下公司向美國通用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子公司出資等。

 


       從「擁有」汽車到「使用」汽車的變化也將動搖汽車産業的金字塔結構。谷歌、蘋果、Facebook等美國IT企業之所以涉足汽車産業,就是因為擁有可以成為財富源泉的數據。

 

 

       汽車行業的競爭規則和對手將改變,在此背景下,整車企業也將展開跨越行業界限的合作。例如豐田,計劃全方位涉足從自動駕駛到車載電池的多個領域,同時顯示出不拘泥於閉門主義的姿態。

 

       在自動駕駛領域,豐田向開發人工智慧(AI)的日本初創企業Preferred Networks等出資。在拼車領域,豐田與美國優步(Uber)和新加坡的GrabTaxi展開合作。

 

       海外供應商也採取行動。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德國博世將從2019年開始在美國矽谷的多個城市嘗試提供基於完全自動駕駛的交通服務。該公司還以2020年代初開始量産為目標,與德國戴姆勒聯合開發完全自動駕駛汽車。

 

       日本車企在質與量兩方面在全球的存在感提升,其原動力是日本自主的系統金字塔,即以整車企業為頂點、由關聯零部件廠商支撐著産品製造。但隨著需求從使用石油的內燃機汽車轉向以純電動汽車(EV)技術為基礎的自動駕駛汽車,日本的上述優勢將下降。如果IT和服務企業在自動駕駛等新一代汽車領域掌握主導權,整車企業有可能淪為IT企業的「承包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