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和松下強強聯手對抗中韓車載電池
2019/01/23
豐田汽車和松下將在2020年共同成立純電動汽車(EV)用等車載電池的新企業。豐田全球年銷量超過1000萬輛,松下正在爭奪車載電池世界首位寶座,這兩家企業之所以攜手,是為了應對以各地環保政策為背景的純電動汽車(EV)等的需求激增。僅豐田就計劃到2030年使混合動力車(HV)和純電動汽車等電動汽車增至目前的3倍以上,達到550萬輛。豐田在純電動汽車的商品化方面起步較晚,另一方面,松下則對單獨展開鉅額投資持慎重態度。雙方將在彌補彼此弱點的同時,擴大電池的供給對象,對抗中韓企業。
![]() |
全球在車載電池領域展開增産競爭。居全球份額首位的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計劃在2020年之前將年産能增至2017年的約2倍,達到50吉瓦時(GWh)。比亞迪(BYD)將在2020年之前投入逾3000億日元。而在南韓企業中,LG化學到2020年前將在南京建設新工廠,三星SDI正討論在江蘇省建設工廠。
![]() |
居行業第2位的松下在中日美3個國家生産車載鋰離子電池。在方形電池方面,松下在兵庫縣的加西市和洲本市、德島縣和中國大連設有工廠,兵庫縣姫路市的新工廠預定2019年投入運作。僅生産電池的加西、大連2座工廠和其他工廠的車載電池生産線將轉移至新公司。
從電池工廠的投資來看,據悉1吉瓦時産能需要50億~100億日元的投資,另一方面,還存在純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前景難以預料的問題。在電動汽車最大市場的中國,電動汽車的補貼政策預定於2020年結束。松下由於背負超過1萬億日元的有息負債等原因,對鉅額投資保持慎重姿態。
![]() |
其背後存在因大規模投資失敗而陷入經營危機的慘痛經歷。松下自2000年代初開始,賭上公司命運,在電漿螢幕業務上實施鉅額投資。但由於液晶電視的崛起,該業務需求銳減,結果松下不得不撤出,自2011財年(截至2012年3月)起連續2年計提逾7500億日元的大規模最終虧損。松下將在車載電池領域通過與豐田的新公司共用風險,把方形電池業務培育為僅次於對特斯拉業務的第2個支柱。
另一方面,豐田將著眼於中國和歐洲等有望領跑純電動汽車普及的區域,加速與其他企業的合作。豐田還在加快開發能延長純電動汽車續航距離的新一代全固體電池,希望在技術創新不可或缺的純電動汽車電池等領域共用經驗,提升開發速度。
豐田通過1996年與松下成立的電池製造子公司「松下電動汽車能源公司(Panasonic EV Energy,現為Primearth EV能源公司,PEVE)」進行混合動力車電池的生産,配備於「普銳斯」等豐田自家混合動力車。該子公司在低容量的混合動力車電池方面具備優勢,但今後延長純電動汽車續航距離所必需的高容量電池越來越重要。
純電動汽車的最大課題是目前電池成本高昂,被認為佔到車輛售價的4~5成左右。如果使純電動汽車的續航距離達到媲美現在混合動力車的水準,電池容量需要達到混合動力車的約50倍,將反過來影響車輛價格。對純電動汽車的普及來説,必須要削減電池成本。
![]() |
豐田從松下採購用於「普銳斯」品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的高容量電池。有分析認為,雙方出資的新公司將以面向純電動汽車等的高容量電池為中心,與Primearth EV能源公司形成職能分工。
新公司預計採取開放戰略,將供應對象擴大至與豐田在純電動汽車領域展開合作的馬自達等。除了降低成本之外,為了統一電池標準、構建電池回收利用系統,也將擴大合作對象。
縮短充電時間、能實現媲美汽油車的便利性的充電基地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是一大課題。要解決這些課題,需要與跨行業的企業、團體和行政部門展開合作,豐田和松下似乎也有著讓新公司推動跨行業聯盟的目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