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是這樣頂住半導體不足影響的
2021/04/21
在全球半導體短缺持續的背景下,豐田將生産受到的影響控制在有限範圍。豐田吸取3·11東日本大地震的教訓,在整個供應鏈將半導體等的庫存增至4倍的做法發揮了效果。即便如此,能靠庫存維持生産的時限也在臨近,因此,該公司將加快採取對策。
豐田的優勢是僅維持必要最低限度庫存的「看板方式」生産。與豐田直接交易的各零部件企業此前一直各自判斷庫存量。不過,在2011年3·11大地震時,由於受災的瑞薩電子半導體工廠停工,豐田也曾有過汽車無法生産的苦澀的經歷。
![]() |
以此為契機,豐田在整個供應鏈增加了庫存。其以應對災害等的名義,要求各零部件企業確保「安全庫存」。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以半導體為中心的難以替代的品類。在豐田主導下,要求各零部件企業確保一定程度的庫存。針對包括半導體在內的重要零部件,將此前整個供應鏈確保1個月庫存的情況增加至4個月。
豐田之前借助看板方式提高了效率性。但目前在允許在一定程度的效率降低的情況下,更優先減少災害發生之際産生的損害。
電裝和愛信精機等供應採用半導體的核心零部件的豐田集團旗下主要零部件企業回應了豐田的要求。
例如,觀察電裝的資産負債表上顯示庫存的「盤存資産」,與3·11大地震前的2009年度末相比,2019年度末增至2.4倍。顯示庫存在多少天內週轉的「庫存週轉天數」也從37天增至53天。日本以外的同行業大型企業德國大陸集團(Continental AG)的庫存週轉天數2019年度為50天,相比2009年度的增幅僅為3天。
以地震災害為契機,豐田還加強了準確掌握供應商庫存的機制。豐田與富士通攜手開發了供應鏈資訊系統「Rescue」。現在能管理從豐田算起、覆蓋10級供應商的龐大數量的零部件數據。
這套系統能掌握哪些零部件可能出現短缺等情況,為工廠的運作穩定和災害時的儘早恢復做出貢獻。
每輛汽車平均使用2~3萬種零部件。只要一種出現短缺,整車的生産就將停止,還將對零部件企業的供貨造成影響。整車的穩定生産也將有利於零部件企業。
![]() |
豐田的汽車生産線(資料,kyodo) |
在汽車行業,半導體短缺導致的減産相繼出現。德國福斯(VW)和美國通用汽車(GM)等海外汽車廠商也在各國啟動減産,在此背景下,豐田1~3月預計僅有限減産。證券分析師表示「估計至少在4~6月之前不會産生巨大影響」。
不過,也無法始終高枕無憂。在半導體短缺變得顯著的1月以後,豐田採購本部增加了平時每天數次的與供應企業的電話會議,多的日子舉行10次。「裝船運輸途中的零部件還有多少」,3月瑞薩工廠發生火災之後,負責維持供應鏈的豐田通商的負責人不斷接到來自豐田採購部門這樣的詢問。
豐田利用自身積累的庫存可以將生産維持至7月前後。該公司也希望在那之前使半導體採購恢復正常。不過,採購的一線「走鋼絲」的狀態眼下仍將持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湯澤維久、淺山亮、野口和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