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産討論與鴻海共同開發純電動車馬達

2021/07/22


       日本電産721日宣佈,為與台灣鴻海科技集團為成立合資公司而展開討論。將開發和生産鴻海計劃涉足的純電動汽車(EV)的驅動馬達。隨著進一步轉向純電動汽車業務,到2025財年(截至20263月)電産要將營業收入提高至4萬億日元。除了傳統汽車廠商之外,電産還將深化與推進純電動汽車低價化的跨界企業的合作,推動主力産品馬達的供貨增長。

 

       「純電動汽車馬達是增長的最大支柱」,電産社長兼首席執行官(CEO)關潤在21日舉行的財報説明會上強調稱。鴻海科技將主導有1200家零部件企業等參加的鴻海集團的純電動汽車生産和開發項目。

 

       日本電産已經參加該項目。通過此次合資,進一步加強與據傳將向美國蘋果供應純電動汽車的鴻海的關係。量産時通過向鴻海供應馬達爭取較高份額。日本電産提出到2030年使純電動汽車驅動馬達産量達到1千萬台的目標,必須要爭取以低價格為武器、借助純電動汽車加快數量擴張的跨界企業。

 

 

       日本電産還將爭取鴻海以外的新興企業。電産715日宣佈,SG控股旗下的佐川急便預定用於日本國內配送、由廣西汽車集團代工的小型純電動卡車採用了電産生産的驅動馬達和逆變器。在中國,日本電産的驅動馬達先行普及,還被吉利汽車的純電動汽車採用。

 

       日本電産此前提出目標稱到2030年使合併營業收入達到10萬億日元,包括驅動馬達在內的車載業務成為重點業務。21日發佈的中期經營計劃顯示,在力爭2025財年實現的4萬億日元合併營業收入中,僅車載業務就有望超過1萬億日元。其中驅動馬達預計佔3千億日元左右。

 

       另一方面也存在課題。純電動汽車的零部件數量較少,被認為比引擎車更容易組裝,但在車身框架和車輪驅動等位置,需要零部件之間的細緻配合和加工等的較高技術。如果不能同時實現乘坐舒適性和安全性等汽車的基本品質,即使是鴻海,供貨也可能無法按預期增長。

 


 

       此外,與歐洲等大型汽車零部件廠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在中國大陸和台灣等地,相關供應商的培育取得進展,馬達領域也可能不斷有新競爭者出現。與純電動汽車一樣,馬達的價格競爭也可能比預期中更為激烈。

 

日本電産的純電動汽車驅動馬達系統

 

       因此,日本電産會長永守重信和社長關潤把2025年定位為純電動汽車市場迅速擴大的「分水嶺」,將發揮先行的優勢。描繪通過積極投資構建量産體制、迅速爭取訂單的戰略。過去隨著個人電腦普及,電産抓住了機械硬碟(HDD)馬達的需求,永守會長構建了當今的經營基礎。關潤社長需要通過純電動汽車驅動馬達實現同樣的增長前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