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法汽車聯盟要將車載電池産能提高至20倍

2022/01/28


       隨著全球轉向純電動汽車(EV),旨在確保車載電池的行動日趨活躍。日産汽車、法國雷諾和三菱汽車127日宣佈,在2030年度之前把電池産能提高至目前的20倍。同一天,世界第二大電池廠商南韓LG化學子公司LG能源上市,總市值約合11萬億日元。預計電池供應難以滿足純電動汽車市場的擴大。電池決定著向純電動汽車轉型的成敗。

 

日産的新款純電動車Aria

 

       「在確定電池等各種純電動汽車零部件的共同標準方面,可以看到顯著的合作成果」,雷諾董事長塞納德27日線上上記者會上如此強調稱。

 

        在2026年度之前,3家企業合計將向純電動汽車等電動車的開發投入230億歐元。在2030年度之前推出35款純電動汽車,其中9成車型利用共通的5種底盤生産。

 

       還將在日本和法國等全球主要基地擴建電池工廠,在2030年度之前,生産可供240萬輛純電動汽車使用的電池,相當於目前的20倍。將攜手日産出資的中國遠景動力(Envision AESC Group)等新建工廠。日産將在日本、英國和中國新建和擴建工廠。

 

       日産將開發續航距離大幅延長的新一代電池「全固態電池」,搭載於3家企業的純電動汽車。力爭借助量産效果,將純電動汽車價格降至汽油車的水準。

 

 

       日法聯盟搶在其他車企之前開始銷售純電動汽車,但因受到美國特斯拉等擠壓,聯盟2021年的純電動汽車全球份額從2016年的18%降至5%。3家企業將通過電池等通用化捲土重來。

 

       大型車企轉向純電動汽車的關鍵是確保電池。據美國麥肯錫公司等預計,2030年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將達到3346萬輛,激增至2020年的15倍。另一方面,全球電池産能預計為2912吉瓦時,僅增加4.6倍。這意味著即使車企打算增産純電動汽車、電池供應也跟不上的情況。

 


 

       由於供求緊張,股票市場也呈現過熱局面。127日上市的LG化學子公司LG能源解決方案的收盤價比發行價上漲68%,按收盤價計算的總市值達到118.17萬億韓元。相當於本田的1.9倍、日産的4.5倍,在南韓交易所,規模僅次於三星電子。

 

       LG能源在車載電池領域僅次於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排在第2位,相繼宣佈與美國通用汽車和歐洲Stellantis等建設合資電池工廠的計劃。據悉未交貨訂單達到約25萬億日元規模,投資者對增長的預期不斷加強。

 

       大型車企也將通過與電池企業的合作加快確保電池。豐田將在2030年之前為增産電池投入2萬億日元。德國福斯將在2030年之前在歐洲建設6座電池工廠。美國福特汽車也將攜手南韓SK創新,在美國建設合資工廠。

 

       伊藤忠綜研的高級主任研究員深尾三四郎指出,「獲取電池的競爭將影響純電動汽車生産。車企的採購能力受到考驗」。

 

       在純電動汽車領域,與電池同樣屬於核心零部件的驅動裝置也可能出現供不應求的問題。日本電産和德國博世等涉足將馬達和逆變器等結合起來的「E-Axle」,投資競爭日趨激烈。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淺山亮、首爾 細川幸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